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市州新闻联动
涪江绵阳段或通行300至500吨级船舶
来源:绵阳晚报 发布时间:2013-08-01 浏览数: 标签: 涪江,绵阳段,船舶

  记者获悉,为发挥水运优势,促进沿岸经济发展,打造绵阳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实现涪江通行300至500吨级船舶的目标,绵阳市正式启动涪江绵阳段复航工作。

 

  日前,市政府组织交通运输局、发改委、国土局、财政局、水务局、河道管理局等部门成立了涪江复航项目前期工作领导小组,并结合涪江航运实际情况,拟定了《涪江复航可研及建设前期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正式启动涪江绵阳段复航工作。

 

  《方案》规划,涪江复航项目前期工作组将在2014年底前完成可研报告编写,争取通过评审,2015年起逐步实施。争取纳入省“十三五”规划建设,并根据可研逐步开展各项工作。《规划》要求,涪江复航项目在2013年8月至9月对涪江全流域基本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和组织学习考察;10月底前商请省交通运输厅主持召开涪江流域各市人民政府、交通、发改、国土、规划、财政、水务、河道、住建、航务部门协调会和制定联动方案;2014年6月底前配合可研编制单位收集、整理资料,协调相关事项,完成涪江复航可行性研究报告,并拟定招标条件,进行公开招投标确定复航可研报告编制单位;争取在2014年7月完成涪江复航可研报告的评审申请, 2014年年底前通过评审。

 

  记者从市地方海事局航务管理科了解到,目前,境内拥有涪江等通航河流6条、仙海湖等通航水库6个,通航里程645.79公里。涪江东方红大桥至三台石榴咀航道定级为六级、规划为五级。为了更好利用涪江航道,发挥水运在交通运输网中的作用,相关部门决定力争规划升级,列入国家航道序列,与涪江航道遂宁段(通航500吨级船舶)相衔接。近年来,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级补助资金对公益性渡口建设、农村老旧客渡船进行改造,水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水上运输能力和安全监管工作得到有效提升,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群众出行条件起到了积极作用。

 

  据史料记载,清代,绵阳输出粮食、食盐、山货等物资,输入百货、布匹、锅碗等日用品,主要靠涪江及其支流水运。清乾隆年间,涪江长航运输极为兴盛,有木船 3000余艘,行驶于中坝至重庆之间。清光绪末年,绵阳麦冬经涪江运至重庆转销上海就达1000余吨。民国时期,绵阳市辖区除梓潼外,均有水路运输,涪江沿岸的三台、绵阳、江油及盐亭等县的水运尤为繁忙。1956年,绵阳专区涪江水运有木船2071艘,从业人员达7000余人。1977年,涪江航道仅绵阳港口年吞吐量就达238.7万吨(不含木筏运量),为历史最高水平。1975年后,因航道时常断航,航运周期增长,运输成本增加,加之受涪江沿线公路运输冲击,涪江水运日渐衰落,绵阳港口货物吞吐量逐年减少。

分享到:
上一篇:四川领跑“两万亿俱乐部” 下一篇:四川资阳市现代物流发展规划出炉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