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是现代文明的突出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是贯穿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一条基本规律。
■ 治蓉兴蓉,重在法治。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全省“首位城市”,有责任带头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努力争当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法治建设的排头兵。
■ 三个观点需要强调: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法治市;二是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需要依法治市;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依法治市。
■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按照《成都市依法治市实施纲要》的部署,坚持“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方针,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进程,加快把成都建成全国一流法治城市。
■ 推进依法治市的主要任务:一是加强地方立法,积极构建与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相适应的法律体系;二是深化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三是推进公正司法,切实守住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防线,“一次不公正的判决比多次不公正的举动造成的祸害还大,因为后者不过是弄脏了水流,前者却破坏了水源”;四是培育法治文化,建设全民守法的法治社会,“法治社会,不是没有矛盾纠纷的社会,而是依法解决矛盾纠纷的社会”。
■ 推进依法治市的基本遵循: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与群众参与相结合。二是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更高的道德素质,可以让法治更好地施行;更优的法治环境,可以促使市民养成更高的道德素质。三是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
本报讯(记者 张魁勇 摄影 王熙维) 3月28日,成都市推进依法治市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法治建设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以及全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研究部署我市依法治市工作。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黄新初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主持会议。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伟,市政协主席唐川平,市委副书记、市纪委书记邓修明,市委副书记李昆学出席会议。
黄新初指出,法治,是现代文明的突出标志,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这是贯穿人类社会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一条基本规律。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法治建设,作出了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决策。在全省推进依法治省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王东明书记强调,治蜀兴川重在厉行法治,扎实推进依法治省、建设法治四川,是全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任务。成都作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和全省“首位城市”,有责任带头落实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努力争当全省乃至西部地区法治建设的排头兵。
一是全面深化改革需要依法治市。市委十二届三次全会,确立了“建设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进城市”的改革目标。这一目标的要义之一,就是要沿着“法治化”的改革路线设计,把法治作为治蓉兴蓉的基本方式,大力推进法治成都、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让“法治化”成为我市最为显著、最为核心的竞争优势。因此,深入推进依法治市,本身就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中央和省委反复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于法有据。只有运用法治的思维和方式推进改革,确保改革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才能有效抑制改革冒进、避免改革偏差。从这个角度看,深入推进依法治市,还是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保障。
二是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需要依法治市。法治,不仅是国家和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还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础条件。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成都要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必须以依法治市为抓手,推进各类市场主体依法公平竞争,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活力与动力。特别是成都作为怀有国际化愿景的城市,要深度融入国际分工体系和全球市场体系,面向全球广泛汇聚发展资源,必须充分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的成功经验,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加快塑造与国际接轨、具有全球比较优势的法治环境.
三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需要依法治市。法治,是维护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各种潜在的不稳定因素增多。成都与全国一样,既处在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期,也处在矛盾问题的集中凸显期。面对复杂的维稳形势,迫切需要深入推进依法治市,充分发挥法治的“导流槽”和“分拣器”功能,引导群众通过法治渠道来表达诉求、维护权益,从根本上减少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上一篇:省委副秘书长杨天宗赴甘孜州实地督导依法治省工作 下一篇:南充市委书记:在厉行法治中推动南充率先次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