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贵州省物流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总体上还滞后于经济的发展,出现产业投入不足、交通设施落后、人才欠缺、政府管理职能整合不够等现象。
对此,贵州省政协委员曾国强建议:首先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工具、引进人才,让我省的物流产业形成“海陆空”多维联运机制。
运输渠道单一 产业投入不足
多因素制约我省物流业发展
数据显示,贵州省共有物流企业及物流个体工商户1.8845万户,注册资本总额达275.2627亿元。
随着工业化强省,城镇化带动战略进程不断推进,全省公路、铁路投资提高较快,客、货运输量逐年递增,形成了较为完备交通运输网络。全省煤炭物流、钢铁物流、粮食物流、医药物流、化工物流等专业物流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
调研中,曾国强发现,我省通过改革传统国有运输和仓储企业,发展民营物流企业,推动生产流通企业实现物流社会化等途径,使物流企业的设施条件有了较大的改善,管理水平、技术装备和服务能力有了较大提高,物流企业的专业化水平逐步提升,现代物流业发展已经起步。
“不过,与发达城市相比,无论是基建还是管理等方面,我省物流业的发展还相对落后。”曾国强说,最为明显的“落后”表现在陆路交通是我省物流企业的主要运输渠道,而水陆和航空的发展没有形成规模,对此,“海陆空”物流联运机制还未形成。
此外,现代物流业法律法规的建设滞后;政府管理的职能整合不够,管理体制存在“条块分割”现象;产业投入不足;社会服务网络建设落后;物流成本高;行业协调、约束机制欠缺,行业协会建设落后;物流专业人才欠缺;第三方物流发展水平较低;物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和实施落后等因素也制约我省物流业的发展。
加强政府、金融机构
与物流企业的合作
对于贵州省物流业的发展,曾国强建议,从工商登记、财政税收、统计信息、法律事务等各层面,对物流企业进行界定,明确物流行业的主体地位,落实物流行业的主管部门,并将物流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规模化发展的思路落实到相关政府部门具体的管理工作当中。
可以由贵州省发改委牵头,整合涉及物流产业发展的各部门,成立省物流发展综合领导小组,出台具体实施措施,深化物流发展的新政策,推动物流行业快速、健康、规模发展。
其次,贵州省财政和各地区配套安排相应的物流发展资金,采取补助或贴息等方式重点扶持经认定的物流园区和物流项目,“研究完善物流企业营业税差额纳税试点办法,积极探索多种贷款担保方式,加强政府、银行金融机构、物流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合作。”曾国强说。
此外,继续加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建立城乡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农村物流建设工程,提高物流配送效率,推动专业物流市场建设。推进区域物流一体化,结合区位、资源流向等特点,加快建设贵州与周边地区物流大通道,规划建设贵阳区域性物流中心,遵义、安顺、毕节、六盘水等物流节点城市,研究建设黄桶幺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
同时,建议成立贵州省物流协会,由贵州省发展改革委、贵州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贵州省商务厅、贵州省民政厅等部门落实专门人员成为物流协会理事成员,吸纳物流企业经营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协会工作,推动第三方物流发展,引导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生产企业实行战略合作。支持大型物流企业对场站、码头、机场、仓库、车辆等物流资源的兼并重组和整合利用,使贵州省的 “海陆空”物流联运机制早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