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趋势推动物流行业的转型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3-27 浏览数: 标签: 我国 物流行业 转型

  我国物流行业趋于信息化 创新融合提升竞争力

 

  物流部门在企业所扮演的角色按照不同历程,分为“劳工式”、“保姆式”、“管家式”三种。处在高级阶段的“管家式”物流部门能够根据企业客户需要,为客户制定整合物流运作方案,提供综合物流服务,用多式联运的方式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在整合上下游企业关系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从劳工到保姆,再到管家,物流的角色转变,也是物流企业由“传统”走向“现代”的转变。现代物流,不仅仅是简单的货品搬运,而是将信息、运输、仓储、库存、装卸、搬运以及包装等物流活动综合起来的新型的集成式管理。其目的也不仅仅是实现货品的简单物理转移,更重要的是尽可能的降低物流成本,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现代物流企业要想当好“管家”,就得充分发挥能动性,不仅得“看护”,还得“献言献策”。而所有这些地实现,都离不开信息技术地支撑。现代物流跟传统物流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IT驱动。传统物流以业务为主,现代物流能够借助IT手段传递信息,支撑业务运作。通过在物流部门做大做强数据分析职能,可以为业务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业务分析,并就库存动碰次数、滞销分析、周转率和供应链库存透明化、智能补货、快速响应终端客户需求方面“献言献策”!

 

  物流高成本低效益态势尚未根本改观

 

  近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公布了2013年1-2月我国物流的总体运行情况。1-2月,宏观经济延续平稳运行态势,我国社会物流需求、固定资产投资均保持较快增长,但受春节假期等因素影响,增幅都有所回落。另外需要指出的是,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为50.4%,尽管环比回落0.9个百分点,但仍保持在50%以上,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8%,环比回升8个百分点。整体上看,物流运行呈现“稳中回落、预期向好”的基本特征。

 

  社会物流需求增速小幅回落

 

  1-2月,全国社会物流总额26.5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9.7%,增速比2012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

 

  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24.2万亿元,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91.6%,可比增长9.9%,增速比2012年全年回落0.1个百分点,而比去年同期回落1.5个百分点。进口货物物流总额达到1.8万亿元,占全社会物流总额的6.7%,可比增长7.8%,增速与2012年全年持平,而比去年同期回升6.9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可比分别增长4.5%、7.1%和17.8%。

 

  1-2月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增长依旧较快。1-2月,社会物流总费用1.4万亿元,同比增长10.3%,增速比2012年全年回落1.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2个百分点。从结构上看,保管费用增速最为明显,而运输费用增速低于平均水平。

 

  其中,运输费用7692亿元,占物流总费用的53.4%,同比增长9.3%,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2.5个百分点。在运输费用中,铁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1.1%,道路运输费用同比增长10.4%;水上运输费用增速最低,同比增长1%,而航空运输费用增幅最大,同比增长27.5%。保管费用4887亿元,占物流总费用的33.9%,同比增长11.7%,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0.1个百分点。保管费用偏高,主要受利息费用增速较高带动,1-2月,利息费用同比增长13.1%。管理费用1830亿元,占物流总费用的12.7%,同比增长10.6%,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6.8个百分点。

 

  另外,在2013年的最初两个月,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

 

  2012年以来,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措施促进物流业发展,包括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物流领域和商贸流通领域,促使物流相关行业投资增速呈现逐月回升的发展势头。今年1-2月,物流相关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2736亿元,同比增长18.5%,仍然保持较高水平,但增速低于2012年全年增速5.4个百分点,低于今年1-2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2.7个百分点。其中,交通运输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8%,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仓储、邮政业与贸易业投资增速较快,同比分别增长41.8%和29.7%。

 

  物流企业效益仍不容乐观

 

  整体来看,我国物流服务价格依旧保持低位运行,其中,大中城市公路货运价格稳中略有回升,国内沿海干散货运价基本平稳,而国际航运市场则持续低迷。

 

  1-2月,中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呈现先升后降的基本走势。1月,煤炭、油品、金属矿石等大宗商品吞吐量均保持较快增长,运价有所回升,而2月受春节因素影响,物流需求下降,运价再次走弱。2月,我国沿海干散货运价指数平均为1053.7点,环比下降0.8%,同比下降5.3%。而国际航运市场上,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2月平均为764.1点,环比下降1.5%,延续去年11月以来逐月回落的势头,显示出国际航运市场维持低迷态势。

 

  从我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中的物流服务价格指数来看,1-2月分别为50.8%和51.5%,均保持在50%以上,显示出国内物流服务价格低迷的困境有所改观,有利于增强物流企业的经营活力。

 

  从需求端来看,2月新订单指数为50.9%,环比回落0.4个百分点,该指数自去年12月以来出现连续3个月回落,需求偏弱的问题仍将是制约企业效益回升的一个重要因素。

 

  受需求放缓、价格低位波动影响,1-2月物流企业盈利能力依然较弱。1-2月,物流业景气指数LPI中的主营业务利润指数平均为47.0%,处于收缩区间,而同期,主营业务成本指数平均值为60.2%,远高于主营业务利润指数。

 

  从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1-2月的生产资料价格走势看,这两个月的生产资料价格持续回升。成品油方面,1月,因受季节性需求淡季影响,成品油价格延续跌势,环比下降0.28%。然而,到了2月,受国家油价上调的影响,市场价格跟随上涨,本月成品油价格止跌回升,环比上涨2.36%。

 

  由此可见,物流业高成本、低效益的运行态势尚未实现根本改观。

 

  而从后期走势看, 2月,LPI中的业务活动预期指数为61.8%,环比上升8个百分点,继续位于较高景气区间,反映出物流企业对节后市场预期向好。

 

  投资环境和中国物流业转型

 

  上海经济评论:去年2月1日,你加入基华物流并开始负责中国市场。如今恰好一年有余,现在感觉如何?

 

  戴成安:我感觉很好,去年也学到了很多,离开中国七年以后再回来,无论是中国还是上海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和变化。对于基华来说,中国市场是全球的五个战略要点之一。今后还是会着重发展国内的网络和增强国内运输的能力。同时,人才也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我们在2013年的一大任务就是培养本土人才。

 

  上海经济评论:同样是在去年,基华物流宣布买下上海基华物流的30%股权,从而全资控股该公司。 谈谈促成这笔交易的想法。

 

  戴成安:我回来后发现,以前的中国制造业以出口导向为主,但现在国内的需求越来越旺盛而不再单纯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如何满足客户需求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基于这样的考虑,我们就完成了这次收购。

 

  上海经济评论:回到中国后,对中国本土物流企业的看法有什么变化?

 

  戴成安:2005年我离开中国时,坦白说没觉得有多少好的物流公司。回来后发现虽然整体水平还不高,但已有不错的公司开始出现了。未来三到五年,我们最大的竞争者就是本土的物流公司。

 

  上海经济评论: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物流市场存在着很大的挑战。

 

  戴成安:虽然整体发展很迅速,但这个市场的碎片化非常严重,很多客户更关注独立的费用,比如油费、过路费、人工费。国外的企业会从整个供应链的角度来看成本和效率。当然,中国政府在很努力地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基华物流在国外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和案例,对中国市场来说,它们还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上海经济评论:你怎么看待类似美国提出的制造业回归?一些大环境的变化会对供应链带来怎样的影响?

 

  戴成安:相信你也听过就近采购的原则。这个采购模式比较合理,但不是适用于所有的情况。比如墨西哥和东欧的一些国家,虽然吸引了不少制造业过去,但是中国在制造业的地位不是这些国家在一夜之间就可以替代的。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人才培养,不会使得这些国家的制造业水平在短短几年内就达到和中国相同的水平。中国的制造成本虽然上去了,但在全球市场来看还是有一定竞争力的。另外,中国已经从出口导向转变为进出口越来越平衡,国内的消费也越来越强劲,这是一个很健康的趋势,不需要过多担心。

 

  上海经济评论:上海航运中心和国际贸易中心的建设其实都包含着物流。谈谈你的理解与感受。

 

  戴成安:上海有自己的优势和基础,比如教育、人才。

 

  除了硬件,人才的培养很重要,中国整体缺乏物流人才。另外就是企业的想法,中国很多企业都是割裂地来看供应链,也喜欢自己做很多事情。在国外,很多公司会把供应链外包给专业的公司。但单就物流来说,未来在中国的发展速度绝对会超过欧美。

 

  上海经济评论:你如何评价上海的投资环境?

 

  戴成安:整体不错,虽然有时候办一些证照的手续还是有点繁琐。经济环境的话,之前我离开中国的时候已经很不错(现在也是如此)。

 

  印象最深的是,这边的人们工作很有热情、很守承诺,只要提供更多的培训,他们绝对会做出不错的成绩。我觉得五年以后,在供应链方面的创新解决方案多数会出自于中国市场。

 

  上海经济评论:作为企业负责人,现在最希望得到的政府帮助是什么?

 

  戴成安:比如“营改增”,我知道这是一个正确的决策。对于企业,从营业税改到增值税有很多的工作要做,希望在改的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支持,使过程更加高效。另外,现在政府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趋势。我也希望不单单在上海,在二三线城市,也能看到这样的努力。

 

  上海经济评论:你希望在“营改增”的过程中,得到哪些帮助?

 

  戴成安:基华非常愿意推进这件事,但在过程中还有困难,比如有些客户就是不接受增值税的发票。如何使得过程更加顺利,其实我也没很具体的想法。政府能不能扮演一个协调的角色,使得各方能达成共识,来推进这件事。

 

  上海经济评论:谈谈你在上海的生活。

 

  戴成安:我喜欢在上海的生活,我妻子的家庭在香港,但现在我和她都在上海,上海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真正的家。平时很忙, 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工作)就像是业余爱好的一部分。我有两个儿子,所以休息时通常会和家人待在一起,也喜欢到处去找美食(笑),我最喜欢的是四川菜和湖南菜。

分享到:
上一篇:我国物流行业趋于信息化 创新融合提升竞争力 下一篇:上海邮政召开区物流行业政策研讨会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