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披露,江门市物流业增加值从2005年的145亿元增加到2011年的230多亿元。按此数据计算,这两年江门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8.1%和12.6%,占当年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47.8%和33.1%。又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报告,去年全国物流业增加值3.5万亿元左右,约占生产总值的6.8%,占服务业增加值的15.3%。如此看来,江门物流业占经济比重之高或许为全国所仅见。然而,江门物流业的发展水平真有这么高吗?
首先看物流业增加值的构成。物流业增加值是物流业总产值扣除中间投入后的余额;从物流的功能来看,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物流增加值,以及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物流增加值和批发业物流增加值等。2011年江门市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为65.3亿元,须剔除其中的客运增加值后,才成为物流业增加值的主要组成部分;但批发业物流增加值只是批发零售业增加值中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即使再加上包装流通加工配送等环节的增加值,江门物流业增加值也不可能有230亿元之多。
其次是与物流业发达城市的比较。经多方搜集数据,这两年国内部分城市物流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2010年上海达12.1%、广州是9.7%、青岛为9.1%,2011年宁波为10%左右、深圳是9.7%、哈尔滨为6.7%。以上城市大多是国内重要的海、陆、空交通枢纽,例如,上海有全球集装箱吞吐量第一的大港口,拥有两个国际机场,又是华东的铁路、公路交通中心,深圳、宁波、广州、青岛4大港口的集装箱吞吐量也排在世界前8位。江门物流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竟然高于堪称中国最大交通枢纽的上海,这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还要探讨一下不实数据的社会影响。被高估的江门物流业数据虽然多次出现在媒体上,但责任并不在记者,因为这些数据来源于有关部门和行业协会,并且已经不止一次被政府工作报告引用。统计不规范、逻辑混乱的数据,在明显高估江门物流业占经济比重的同时,却又有低估物流业发展速度之嫌。按以上的2005年和2011年物流业增加值直接计算,不考虑价格因素,江门物流业的年均增速仅为8%,比同期生产总值平均增速低5.1个百分点。这样严重失真的经济数据如果继续使用下去,引起外界耻笑倒还不算什么,更为严重的是,它可能会掩盖矛盾和问题,使人陶醉于数字所显现的繁荣之中,也会引发领导判断和决策失误,从而延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