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1年起,城市配送作为我们德利得物流流通供应链物流的基础物流服务之一,已经有12个年头了,从可乐、啤酒的重货,到副食调味干货,从大品牌服饰,到大小家电,体会了城市配送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经历了非典、奥运、世博的洗礼。对做城市配送的企业来说,“痛并快乐着”可能是最贴切的写照了。因为城市配送的四大难一直深深困扰着配送企业:
一是路难行,大中型城市基本上都对货运车辆的通行进行了限时通行,限路线通行管理。就拿北京这样的世界级超大型城市来看,时间上货运车辆早上7点到9点,下午16点到20点全面禁行,一天中货车有6个小时不能行驶,可见物流效率该有多低;空间上长安街、中关村大街、王府井、西单、环路等繁华地带24小时货车禁行。面对禁行、限行,一些企业和个体户只好铤而走险,采用金杯等客车违法送货,和管理者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可悲的是现在反倒见怪不怪,客车载货的违法运输形成了城市货运禁区配送的常态了。
二是车难停,在我们所经历的各个城市,我们看到过公交车站,看到过出租车停车位,可好像还没有看到过商家门口的货车停车位。在大中城市,能停车的道路沿线和商店旁的地方都被小轿车停满了,只能在禁停的地方撞大运;很多大型商业设施在设计的时候对物流的路线、停车、装卸考虑不全,造成物流设施缺乏,车辆只能在马路上排队,卸货。货车司机要不就停不下车,要不就提心吊胆,配送装卸游离在合法违法之间。
三是货难交,城市配送是一条物流链,从入库、存储、分拣、出库、配送、验收、签收、退货等等一系列的过程,特别是城市配送中店大欺客的现象时有发生,大型超市挤压和刁难供应商和物流商,接货过程繁琐,无理扣货、压货问题常常遇到,再加一难。
四是证难求,大中型城市的货运通行证,办理的时候政府基本是免费的,但由于稀缺就变成了配送车辆趋之若鹜的有价之宝了,假证泛滥,盗用频繁,取得困难,又成为配送的一难。再加上大吨小标车辆迟迟不能解决造成“被超载”,城市配送尾板的“私自改装”造成的“被违法”等等问题,成本越来越高,价格越来越低,城市配送真是成为物流人“痛并快乐着”的常态生活了。
城市配送难在物流业是路人皆知,仔细分析,难处都在城市物流管理上,也就都是政府的管理范围,城市管理的各个职能部门也同样陷入两难的境地。反观2009金融危机以来,各级各地政府不谓不重视,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振兴规划就正式把城市配送列入了九大工程之一,2012年的国九条更是直接提出了“促进物流车辆便利通行”的措施,提出了:“按照依法、高效、环保的原则,研究制定城市配送管理办法,确定城市配送车辆的标准环保车型,全面禁止将客运车辆改装为货运车辆,有效解决城市中转配送难、配送货车停靠难等问题,促进符合条件的物流企业加快规模化发展。”目标非常明确,可为什么城市配送难题在目前仍然解决无门呢?终究因为两条原因:
一、对城市配送的基本认识问题:在一部分对城市交通通畅承担管理责任的部门眼中,货运车辆是造成城市高峰期拥堵的重要原因,唯有采用限行、限停等限制措施才能缓解拥堵,所以更多的采用了“堵”的管理方式。
二、城市配送涉及多部门,有的城市物流主管部门是商务口的部门,道路运输的主管部门是交通口,城市道路通行管理是公安交通管理局,工业企业管理是工信或经贸口,各个部门各有其职,各司其职,管理上条块分割,物流配送的一体化的链条在政府管理上却被条块分割开来,协调、协同自然困难,所以城市配送难长期难以改观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物流行业每年城市配送相关的全国性会议不断,其中提到最多的,除了物流企业自身提高效率,改进流程,采用共同配送等先进配送方法,沟通供应链各相关企业外,更多的是呼吁政府同时从根本上解决由于管理造成的城市配送难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