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三十条出区大通道 内蒙古敞开大门大草原将不再遥远
来源:内蒙古新闻网 发布时间:2013-12-16 浏览数:

  从1993年起,自治区开始建设第—条高速公路—半幅呼包高速路到如今,自治区高速公路已走过20年的建设历程,这20年用数字可以清晰地再现自治区高速公路建设发生地翻天覆地的变化:从1993年到2005年,自治区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000公里用了12年;到2009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2000公里用了4年;到2012年,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3000公里用了3年;特别是今年以来,自治区交通运输厅按照“8337”发展思路的总体要求,精心部署,狠抓落实,以30条出区通道建设为契机,谋巨制,绘宏图,仅用—年时间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4000多公里。

 

  3年前自治区提出以高速、—级公路打通与邻省市区中心城市公路出□,包括以前已建成的出区通道和后续增加的共规划了14个高速和16个—级公路出区通道,涉及12个盟市所在地,连通北京、天津等8个邻省市区的中心城市,经努力,到2013年底,30条出区通道陆续全部建成。这个巨大的成就充分说明,面对高难度高强度的公路建设挑战,内蒙古—直在高歌猛进。特别是在今年,这个巨大成就更成为落实“8337”发展思路最炫目的亮点之—。

 

  实现与全国骨架公路网融合

 

  内蒙古是国家重要的资源和能源储备基地,也是我国向北开放的前沿阵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内蒙古30条出区通道的建成,是主动实现与全国骨架公路网融合的重要举措,也是内蒙古更好地融入京津冀、环渤海和东北等经济区的基础保障,有效完善了国家区域路网功能,连接了西北、华北和东北公路网络,打通了省际断头路,有利于交通网络整体功能和效益的充分发挥,对内蒙古实现资源转换、产业承接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巩固民族团结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东西贯通、南北通达服务发展需求

 

  随着呼和浩特至杀虎口、十七沟至大饭铺两条高速公路出区通道的建成,天堂草原呼和浩特的交通基础设施更加完善,连通了与太原、天津的出口通道,强化了与周边省市的联系,为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支撑,特别是呼和浩特作为自治区首府同周边省市生产、生活要素的流通更加便捷。呼和浩特-包头四改八项目的实施,填补了自治区没有8车道高速公路的空白,提升了自治区呼包两大城市的形象。G7京新高速、G110线二改一的建成通车,彻底缓减了首府城市外围拥堵问题。呼和浩特市目前所有旗县到首府以高速或一级公路相连通,同时也解决了向北同二连浩特口岸和向南同山西的交通干线连通问题。出区通道的建设使得首府呼和浩特形成了东西贯通、南北通达的干线公路网路,公路通达深度和公路等级快速提高,基本满足了全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将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培育首府新的经济增长极,通畅、便捷、高效的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以首府为核心,辐射周边城市、节点旗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构建了首府大交通格局。

 

  在更广领域参与更高层次经济合作

 

  近日,通辽各族人民迎来了梦寐以求、期盼已久的沈阳—通辽高速及大林—保康、甘旗卡—库伦一级公路正式开通重大喜讯。三条出区通道加速了通辽融入东北经济一体化和环渤海经济圈的进程,向西实现了与北京、天津高速公路对接,正式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向东与长春形成“两小时快速通道”;向南与沈大高速接轨,通往沈阳市节省了一个半小时,成为融入东北经济区的重要支点。三条出区通道不仅巩固了通辽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还促进了沿线科尔沁区、科左后旗、科左中旗和库伦旗迅速成为重要经济增长带,玉米生物、煤电铝、特色有色金属、新型建材、装备制造等大宗物流,得以充分利用大连、营口、锦州、秦皇岛等港口资源,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无海有港”城市,极大地促进了通辽市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参与国内、国际经济合作。

 

  G6京藏高速公路及与之并行的110国道是连接我国西北和华北的重要通道,也是西部煤炭外运的主要公路通道,从2009年5月以来,各种诱因引发的京藏高速公路拥堵引起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同时,从2002年到2009年,内蒙古连续8年经济发展增速在全国保持第一,外运需求超过了交通供给能力。这是出区通道建设的一个背景。

 

  另外,出区通道的建设也是内蒙古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沿革、经济发展趋势决定的。内蒙古东西直线距离为2400多公里,南北跨度为1700多公里,横跨东北、华北、西北,与俄罗斯、蒙古接攘,特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行政区划沿革,内蒙古东、中、西部长期以来自然地、历史地形成了若干与周边地区大中城市共生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区划及与邻国地区相互依赖的经济区域,决定内蒙古经济不可能形成以行政区域为中心的区域经济,自我循环是不可能的。这种互补性较强的经济特征,决定内蒙古的生产力布局和物资的流量、流向是以向区外中心集聚、多轴线拓展、内外对接,也决定内蒙古公路建设不能单纯地按照行政区划,不能简单地在区内成圈搞内循环,而必须突破行政区划界限,在现有布局基础上,以周边大城市为经济核心区结点,打通与周边地区的出口通道,形成开放格局。

 

  出区高速通道涉及全区12个盟市所在地,连通了北京、天津等8个邻省市区的中心城市,其中连通北京的有3个:包头—呼和浩特—集宁—北京、锡林浩特—北京、赤峰—北京;连通天津的1个:鄂尔多斯(东胜)—天津;连通哈尔滨的1个:海拉尔—哈尔滨;连通长春的2个:乌兰浩特—长春、通辽—长春;连通沈阳有2个:通辽—沈阳、赤峰—沈阳;连通太原2个:呼和浩特—太原、集宁—太原;连通西安1个:包头—东胜—西安;连通银川的2个:巴彦淖尔(临河)—乌海—银川、阿拉善盟(巴彦浩特)—银川。

 

  一级出区通道对接了东北三省及河北、陕西、宁夏等6个邻省区及俄蒙邻国,由东向西分别是:呼伦贝尔市3条:海拉尔—满洲里口岸、鄂伦春自治旗-加格达奇-嫩江、扎兰屯-齐齐哈尔;兴安盟1条,扎赉特旗-齐齐哈尔;通辽市3条:通辽-保康-长岭、通辽-彰武、甘旗卡-库伦-阜新;赤峰市1条:赤峰-凌源;锡林郭勒盟3条:上都-多伦-围场、上都-丰宁(含多伦-丰宁)、赛汉塔拉-二连浩特口岸;呼和浩特市1条:呼和浩特-集宁-兴和;鄂尔多斯市2条:阿门其日格-小壕图-榆林、察汗淖-敖勒召其-盐池;乌海市1条:乌海-石嘴山;阿拉善盟1条:达来呼布-策克口岸。16条一级出区通道中,除连通相邻省区外,海拉尔-满洲里口岸直接连通俄罗斯;达来呼布-策克口岸、赛汉塔拉-二连浩特口岸连通蒙古。

 

  经过3年艰苦奋战,30个出区通道全部建成通车,创造了自治区交通建设史上多个第一:自治区有了首条双向8车道高速公路;新建首条双向6车道高速公路;十八台跨京包铁路分离立交成功实现了转体施工;平地泉立交互通是我国北方最大的枢纽互通;茅荆坝隧道被称为“关外第一隧”;G18荣乌高速准格尔黄河特大桥被誉为“内蒙古第一斜拉桥”。这是前所未有的巨大成绩,创造了自治区公路交通发展史新的里程碑。

 

  成绩的背后是巨大的艰辛和付出。2011年-2013年3年的时间里,全区7万交通人日夜奋战在一线,克服了审批难、征拆难、融资难等困难,特别是G6京藏高速公路呼和浩特至包头段、110国道改造都是在边通车边施工的情况下进行,其他各项目也面临施工期短、工期紧的难题,一些控制性工程建设难度大,我们要保质量、保安全、保工期,困难和矛盾前所未有。

 

  从2011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快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调研到出台,交通部门就全程跟踪,积极参与,交通建设许多重要政策、重大项目,都在《意见》中得到明确。意见下发后,又积极促成李盛霖部长来自治区与自治区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座谈,签署了《贯彻落实国务院<意见>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科学发展会谈纪要》。

 

  在3年的时间里,自治区党委、政府及沿线各级党委、政府对出区通道建设项目给予高度重视,各级领导多次深入现场,并召开调度会,加快解决影响和阻碍项目建设的各类问题,自治区交通运输厅在2012-2013年开展出区通道建设攻坚年活动,厅领导分工负责,深入一线进行督促、检查,在重点工程建设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确保实现“工程建设优质,干部廉政优秀”;各项目建设管理单位在加强组织调度、强化工程管理、分解责任目标、细化时间进度的基础上,开展以比进度、保质量、保安全为内容的竞赛活动,在保证质量、安全的基础上保工期;各参建单位也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等不靠,提前谋划,采取科学有力措施,抓住施工黄金季节,加大人力、物力、机械投入,全面推进项目建设。

 

  在建设中,坚持绿色、环保、和谐的理念,大力推行施工标准化,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附属工程、绿化工程高起点规划、高质量施工、高标准管理,G10绥满高速、G7京新高速等路段的路堑边坡采用生态防护形式,使公路沿线植被与周边生态环境和谐相融,不仅保护生态环境,也体现人文景观,推进“绿色循环低碳”、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行业建设。

 

  出区通道的建设,必将为“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桥头堡”及“沿边经济带”的建设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撑和运输保障。30条出区通道的建成,全区高速公路突破4000公里、一级公路突破5500公里,解决了四个问题:布局上看,一是使全区12个盟市至少有1条高速公路与邻省区省会(首府)相连接;二是每个盟市至少有1条高速或一级公路通往外省;三是重点口岸都以一级公路连通,102个旗县区85个以高速或一级公路连通;四是自治区首府呼和浩特到北京方向达到了10车道高速公路和4车道一级公路的通行能力。功能上看,一是彻底解决了自治区通往内地大市场经济通道不畅的问题,二是构筑了出区达海,连接内外的区域发展新通途,三是使自治区与全国及东北亚国家的口岸公路网有机高效衔接,四是为综合运输体系建立奠定了基础。

 

  按照规划部署,今年是出区通道建设的收官之年,今年也是出区通道建设任务繁重的一年,面对如此高难度高强度的挑战,“8337”发展思路提出了建设清洁能源输出、煤化工生产示范、新兴产业、绿色农畜产品加工输出、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五个基地、两个屏障、一个经济带和桥头堡的战略定位,建设基地、建成屏障,建成经济带和桥头堡,必须连接市场,必须打通出区通道,才能发挥区位优势、经济优势、资源优势。这是我们的动力源。

 

  30条出区通道,让辽阔的内蒙古敞开开放的大门,4000公里高速公路、5500公里一级公路,使广袤的大草原不再遥远,这样一个巨大成就,必然会给内蒙古方方面面带来巨大变化。

 

  高速和一级公路通道的建设,对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等都带来新的变化,也改变着沿线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同时,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改善生态、促进民族团结也有重要意义。

 

  高速和一级公路建设直接拉动和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具有乘数效应,经测算,高速和一级公路的投资乘数平均为1.3至1.5,社会总产出乘数约为3.3至3.7。对机械、建材、物流等产业都具有很强的拉动效应,推动了产业升级和空间布局优化,使人流、物流在空间和时间上拉近,能够促进形成区域性的规模经济。

 

  高速和一级公路建设促进了区域的协调发展。打通了发达地区、中等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的联系通道,推动了各盟市与内地大市场的沟通,形成区域合作发展新格局。

 

  高速和一级公路建设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据测算,交通运输建设每投资1亿元,能够直接产生约1800个就业岗位,间接的就业岗位为2000多个。

 

  高速和一级公路建设带动了旅游业快速发展。交通运输建设改善了出行条件和旅游条件,直接推动了旅游带、旅游圈的形成和拓展。赤峰和锡林郭勒是自治区重点打造的草原文化休闲度假基地,也是京津冀地区的旅游度假后花园,随着锡林浩特-张家口-北京、赤峰-承德-北京高速公路的贯通,将会更多的吸引京津冀地区的自驾游前往草原观光度假。

 

  高速和一级公路建设促进了生态建设。改变了群众乱开路、乱行车的做法,减少了对草原等生态的破坏。同时,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为各地治理生态恶化提供了方便。通过对公路的绿化、美化,改善了公路两侧的生态,带动了周边环境的改善。

 

  高速和一级公路建设促进了民族团结和文化交流。交通运输建设,使自治区东中西部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方便了各族群众的交流,方便了民族地区文化的交流,增进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沟通和了解,使各族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使地区、民族的文化得到了更好的传承、发扬。

 

  通辽市依托304国道和双辽至通辽高速公路,在科左后旗境内规划了300平方公里的工业经济走廊。以此为契机,科左后旗建设了80平方公里的非资源产业园区,积极承接长春、沈阳等东北地区产业转移,重点发展风机制造、农业机械、汽车零部件、矿山机械等装备制造产业,打造东北地区先进装备制造业的重要接续基地。阿荣旗一些农民,原来种植大豆、马铃薯等传统作物,现在,建起大棚,种植蔬菜和香瓜,销往哈尔滨、长春或经满洲里到俄罗斯。鄂尔多斯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输出基地,大饭铺-十七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后,东胜及周边地区的煤炭资源可以直接通过荣乌高速公路运往天津港,不用再绕行包头、呼和浩特,既缩短了运输距离、减少了运输费用,也缓解了包茂和京藏高速的交通压力。

 

  30条高等级公路出区通道建成,与毗邻周边省市经济区域实现了通畅连接,达到互补双赢,甚至是多赢的格局,必将有力地促进三北地区的互通有无、共同发展。出区通道建设是我们整个经济发展战略最基础的条件,是紧扣时代发展脉搏适度超前的。与毗邻省市实现通畅连接,这种交通大循环格局,是落实“8337”发展思路强有力的交通保障。

 

  特殊的经济区域布局,决定我们必须以通道建设为依托,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在融入周边中加快发展。30条出区通道,既连通俄、蒙,又把自治区与东北老工业基地、环渤海经济圈、呼包银经济带等连接起来,就近、快速、连通内地大市场,构筑起出区达海、连接内外的区域发展新通途。将极大提升自治区各地的区位优势,促进市场体系一体化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对资源转换、调整结构、科学发展、富民强区起到重大推动作用。这30条出区通道,进一步完善自治区交通路网结构和运输结构,为交通运输一体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提供支撑和保障。通过快速交通,将实现公路走廊带形成大人流、大物流、大资金流、大信息流、大文化流的快速交融、欣欣向荣的大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按照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及自治区九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按照“6个进一步”、“3个进一步解放”的要求,在现在的基础上,到“十二五”期末,我们将再建成高速公路2000公里,达到6000公里;建成一级公路1500公里,达到7000公里;全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3000公里,进入全国前列水平;同时我们将加快建设农村牧区公路民生工程,实现全区70%的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为自治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到2017年,在“十二五”末的基础上,再建成高速公路500公里、一级公路500公里,全区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通车里程分别达到6500公里和7500公里,实现所有的旗县市区通一级及以上公路,全区85%的嘎查村通沥青水泥路。

分享到:
上一篇:中美将举行第24届商贸联委会 下一篇:聊城投资28亿元构建物流强市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