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理论研究比较少。虽然近几年对冷链物流的关注程度有所上升,相关的研究也多了起来,但总体上未形成理论体系。目前对农产品冷链物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上,也有一些学者专家和行业资深人士对冷链物流的发展模式作了研究。我们来看一下:
秦代红老师以成都市农产品物流为例,指出要大力发展农产品专用运输业,完善冷藏运输的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冷藏车使用比例,推动成都冷链物流的发展。
李学工,刘伟芳两位老师提出要切实发展冷链物流,提高农产品特别是蔬菜、水果等进入超市的比例,以超市为新的配送模式,从而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冷链流通。李学工认为我国冷链物流发展潜力巨大,但存在着市场化程度低,硬件设施不全等问题,他建议建立以批发市场和超市为主导的两种不同的冷链运作模式,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黄祖辉先生等对我国生鲜蔬菜物流体系作了系统研究,他认为我国蔬菜等农副产品在物流环节损失过大,导致农产品经营效益降低,生产成本过高。针对农产品的易腐易损的特点,必须大力发展冷链物流,探索新的流通模式。
宋汉利、于勇两位专家以猪肉流通为例,从信息化的视角对冷链物流的安全监控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了基于信息网络的农产品冷链物流模型。
孟凡盛老师认为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仍以常温物流或自然物流为主,冷藏车使用比例不足,冷库严重短缺,导致农产品腐烂变质率较高,大大降低了我国农村的市场竞争力。
张旭辉先生提出发展冷链物流需要特殊设施和装备,是物流技术含量非常高的一种特殊物流形式,必须以完备的冷链技术作为支撑。
刘丽欣、励建荣两位老师对冷链物流的政府行为作了分析,提出了在冷链物流发展的不同时期,从中央到地方政府应采取的不同举措。
董红兵先生对国内外冷链物流的发展情况作了对比,提出了我国在冷链物流流通率、运输能力、冷藏运输率等六方面与国外存在差距。
张庆英,曾毅两位对冷链设备的管理信息系统进行了设计,他们指出冷链设备管理的科学性与完善程度对于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效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流通成本有重要作用。
赵英霞老师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通过政府推动,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标准化体系等措施推动冷链物流的发展。
魏国辰教授针对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作了分析,他认为以超市、大型批发市场以及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导的三种物流模式将是未来冷链物流发展的主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