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长江航道局组织,重庆工程局勘察设计院承办及负责研究的长江上游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工可阶段数学模型及物理模型试验(动床)在重庆召开成果评审会,长江航务管理局,长江航道局规划处、基建办、前期办、三峡办,重庆交通大学等相关单位领导和代表20余人参加会议,特邀专家周冠伦、周克当、杜宗伟等参加评审。
九朝河段是三峡工程175m蓄水运用后,根据各年度原型观测及航道维护实际发现,该河段年际间呈现缓慢的泥沙累积性淤积的迫切整治需要而立项;结合国家发改委会同交通运输部“依托长江建设中国经济新支撑带”战略的提出,对重庆主城区九龙坡至朝天门河段航道进行建设,达到规划的航道尺度,依托成渝城市群,做大重庆航运中心的发展需要而研究。设计院项目组成员运用两个模型对该河段进行了广泛深入探讨,反复核算、反复实践,作出了客观详实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专家及代表听取汇报后,分别对数模和物模报告进行了评审,并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说明:两个研究报告内容全面、资料翔实,技术路线正确,成果可信;一致赞同数模报告采用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并分水流和泥沙两个阶段对九朝河段航道整治方案进行系统研究的思路,肯定了数模研究中开展的大量工作,认可其提出的推荐方案可为工可研究提供技术支撑;物理模型设计合理,制作精细,认同在定床阶段比选方案和推荐方案的基础上采用局部动床的实验方法,认可基于典型水文年方案对比试验及优化方案系列水文年试验提出的动床推荐方案可为工可研究提供技术支撑。同时,针对两个报告(动床)中河演分析和演变趋势预测等内容存在的不足,与会专家提出了相关的修改建议。
此次评审会,严把成果质量关,为扎实推进长江上游九朝段航道建设工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