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新闻 >  国内物流新闻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进展与发展规划
来源:中国交通技术网 发布时间:2014-07-02 浏览数: 标签: 导航 北斗 进展

  在2014年6月10日,第五届中国智能运输大会(ITSCC)暨第三届深圳国际智能交通与卫星导航位置服务展览会在深圳拉开帷幕。

 

  中国智能运输大会由交通运输部科技司指导,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及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员会主办,旨在为国内外智能运输领域的科研单位、企业、专家学者及技术人员搭建了交流合作的平台。2000年至2014年,智能运输大会已经成功举办四次,以其高端、前沿、权威性,成为了国内智能交通行业的重量级活动之一。

 

  记者:北斗的正式运营为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使我们又有一个掌握核心技术、能够发展壮大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下面我们请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汪陶胜博士来讲一下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建设与应用。

 

  汪陶胜:尊敬的张荣久会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非常荣幸能够参加今天的会议,作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者之一,首先要感谢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以及在座的各位运营商对应用北斗所做出的贡献。今天我的报告主要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北斗系统发展规划,二是北斗目前建设的进展,最后是近期的一些计划。

 

  关于发展规划方面,汇报几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北斗系统的目标,北斗系统是咱们国家自主建设的卫星导航系统,致力于为全球用户提供连续、稳定、可靠的定位、导航、授时服务,致力于满足国家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定位、导航、授时的需求,同时能够提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后希望与世界其它卫星导航服务系统合作,造福世界。

 

  北斗系统建设的原则是:开放、自主、兼容、渐进,也考虑到我们国家的实际。从步骤上来说,北斗系统采用三步走的战略,第一步是实验性的建设,在2000年已经完成,第二步骤是2012年完成的区域的服务能力,就是目前覆盖亚太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第三步是目前在持续推进的,希望到2020年建成一个全球运行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

 

  从系统的组成来说,世界各国卫星导航系统都是一样的,包括空间段、地面段和用户段,空间段主要是由35颗卫星组成,地面段是主控站、注入站、监测站。从用户段包括北斗的用户终端,也包括与其他系统兼容的终端,还有嵌入到手机等等的综合应用。北京系统为用户免费提供开放服务,持续进行系统维护和完善,不断提升服务性能,为用户提供更高质量的服务,按计划发布公开服务规范,发挥市场和政府的作用,推动北斗应用的创新,普及和国际化,打造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础。从国际合作的角度来说,我们秉承发展、合作、共赢的理念,实现北斗与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共用,提升它的效率。

 

  第二部分,从三个方面简要介绍一下系统的进展。一个是系统的建设,第二是应用推广,第三是国际合作。从系统建设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个是保持系统稳定运行,大家知道,从2012年12月27日开始,北斗系统已经正式提供连续服务,到现在这一年半的时间,系统稳定运行,服务性能满足了我们对外承诺的10米的指标要求,我们在个别地区还是优于10米的,比如说在北京、郑州、西安等地,在低纬度地区甚至达到2.5米左右。第二个是发布系统性规范文件,一个是我们发布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公开服务性规范,这个规范规定了相关的性能指标,向用户承诺了基本的系统标准。第二个是公布了第二个公开服务信号B2I,这是我们为大家提供的第二个B2I。目前我们是世界上首个拥有两个信号运行服务的系统。第三个是持续发展我们的增强系统,因为大家了解,其实卫星导航系统本身能够提供的精度大概就是5到10米左右,实际上我们的用户有很多更高的要求,为了满足用户有更高精度的需求,实际上除了天上的基本的信息系统以外,还在持续地建设一些增强手段,这里面大概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建立信息增强系统,目前国家基于一些资源,正在建设北斗增强系统,系统有框架网、区域加密网、数据中心等组成,通过应用通信、数字广播、卫星等手段,为大家提供一个广域的米级、分泌级的实时导航定位服务,以及区域厘米级实时定位服务。还有一类的信息增强手段,这主要是为了满足民航等高端用户的需求,目前我们在开展与国际接轨的一个信号增强设计,目前正在进行这个论证。第四个是启动第三步建设。这里面主要是完成了一些系统总体方案论证,同时突破了一系列新体制和新技术的验证,目前新一代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正在推进研究。

 

  下面介绍一下对北斗的应用推广。我们的目标是希望到2015年,我国卫星导航产业产值超过1500亿元,到2020年,实现产值超过4000亿元。目前北斗重大专项应用推广与产业化工作是引领和带动北斗产业发展的助推器,重点是解决北斗产业发展的基础共性问题,发挥市场在北斗产业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目前的应用推广工作大概包括这几项内容:政策标准、基础产品、基础设施、应用推广以及产业化。从思路来说,我们目前考虑了两个重点和6项支撑工作,重点工作是抓两头,一个是抓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芯片了模块的研发和应用,第二是开展行业和区域的北斗典型应用示范,我们今天来到深圳,就是我们从2011年开始,珠三角地区正在进行北斗区域的示范。6项支撑工作,主要是围绕两项重点,这里包括规划北斗产业化和国际化应用战略,包括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等应用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政策法规、对外宣传等等。目前的基础产品包括这么几个方面,从2010年开始,全面推出了基于北斗的兼容芯片、模块、天线、模拟器、导航软件等基础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目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北斗系统的相关产品已经投入使用,经过我们测试,和国际的先进水平是相当的。据不完全统计,北斗导航的模块销量已经达到200万片,在智能交通等等领域已经得到初步的应用,在高精度领域,高精度板卡已经达到了5万套以上。目前来说,面向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穿戴式设备这些大众市场的千万量级的应用需求,也在进行产品的小型化、高可靠性的设计研发工作,这方面相信很快就会有产品问世。第二个进展主要是行业示范应用,目前专项来说,行业示范项目已经启动了5个,正在论证5个,已经完成了北斗终端的推广量达到3500万台套,包括交通、渔业、气象等领域。

 

  做一个简单的行业介绍,交通运输领域是北斗应用的大户,也是北斗应用的先行军,我们预计未来大概会有数百万辆台的运营车辆加入交通运营的终端。在渔业领域,实际上是北斗应用比较早的一个领域,主要是解决渔民出海没有移动通信覆盖的问题,目前北斗的全国入网用户大约3万余个,目前已经实现了北斗的终端与移动通信终端的互联互通。气象领域,目前基于北斗的领域已经完成了一个定型,主要是在气象的监测等方面已经得到的初步的应用。

 

  区域示范目前已经形成了4个,即将启动两个,正在论证4个,预计十二五期间推广北斗终端50个,这里包括在深圳、湖南、广东等地的项目。广东是卫星导航体系完备的一个区域,借助这个优势打造了北斗的公共运营平台,开展城市管理、智能交通、人身的安全保障等等工作,也用在了公务用车的监管上,目前广东大概安装在1万多辆公务车上。第二个区域应用比较多的是上海市,上海主要是结合它的智慧城市的建设,构建一个基于北斗的长三角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技术测试,开展车辆监管服务,大众位置服务等等示范。除了已经开展的行业和区域示范之外,在减灾、公安、海上搜救等领域,在湖南、陕西、北京、贵州等地区的示范项目已经启动实施,还有一批项目目前正在论证。

 

  第三个应用的进展主要是大众应用领域,这是和大家联系最紧密的方面,目前北斗应用得到了大众的认可,2013年在智能手机领域,三星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北斗应用的手机,华为也发布了国内具有北斗应用的手机。除了手机之外,在车载导航领域,目前国内大概有20多个品牌,200余款车型的北斗GPS的车载导航已经正式走向市场。目前从前端市场来说,已经安装了大约20余万台套,通过我们对用户体验的监测表明,应该说基于北斗GPS兼容的手段,可以有效提升大家在城市峡谷的场景中一个定位,可用性以及精度。目前随着芯片越做越小,功耗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低,我们相信北斗应该更快的、全面的走向大众应用,进入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第四个应用推广的角度就是国家和地方政府等等相关的产业环境,这一块来说,应该说去年有显著的变化。一个是国务院去年先后发布了两个文件,一个是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第二个是国家卫星导航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这两个文件对卫星导航的中长期发展做出了部署,支持北斗作为国家的一个重点信息消费领域,在这个基础上,国家发改委、农业部、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等部门也发布了相关的政策性指导文件。第二个是全国北斗卫星导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成立,这个标准化委员会将归口管理国家卫星导航相关领域的标准,目前建立了国家卫星导航的标准体系,开展了通用的技术要求、技术规范等等,同时也在持续推进北斗的国际标准化工作。应该说产业环境的铺垫,为我们各个行业、各个地区应用北斗创造了一个非常有利的保障条件。

 

  第三部分,简要汇报一下目前北斗系统在国际合作中的进展。大家也知道,卫星导航系统提供服务商不仅仅是北斗,包括GPS、伽利略等等,都需要为用户提供服务,那么就涉及到一些共性的技术的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坐下来协商讨论,去年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个是双方面的合作,于美国GPS、欧洲伽利略等等进行了双边的合作。在多边合作方面,我们于ICG、ITU等推进多边协调。另外一个就是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参加国际民航组织导航系统专家组工作,按计划推动进入国际民航标准,船载北斗接收机设备性能标准已正式通过国际还使组织海上安全委员会审定,3GPP支持北斗定位业务的技术标准已获通过,从用户进行研发这一块,目前我们在持续推动北斗进入卫星导航接收机国际通用数据标准。另外一个多边合作计划,主要是与亚太空间合作组织等相关组织的合作,在亚太现在是我们已经覆盖的领域,在这个覆盖领域,我们在推进国际的GNSS监测评估倡议,包括推动北斗在相关地区的应用演示和体验的倡议。过一段时间,我们也会在泰国进行北斗的应用推广。在国际合作方面,除了国际的兼容、互操作等等协调以外,目前国际化的应用已经走出了一些实际性的步伐,去年在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期间,与巴基斯坦签署了相关的合作协议,于亚太地区东盟有关国家已经在探讨建立卫星导航合作的机制,并在相关的国家举办了一些活动。从技术合作方面,一个是鼓励国际学术交流,我们每年都会举办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目前也在筹建联合国空间科技教育区域中心,每年开设联合国空间应用卫星导航专业硕士班,同时开展卫星导航前沿技术暑期学校,为卫星导航人才的培养进行一些铺垫和积累。

 

  最后汇报近期的计划,也是包括三个方面,一个是系统建设、一个是应用推广,还有一个是国际合作。从系统建设方面,一个是保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提升系统服务运行,这是我们的基础工作,第二个是加快推进系统全球组网建设,2015年前发射新一代北斗导航卫星,开展新技术和新体制试验验证,适时加入卫星网络,第三是加快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建设,2015年前后开始提供服务,为大家提供更高精度的服务。应用推广这一块主要是三个方面,第一是鼓励北斗GNSS应用模式和商业模式的创新,促进产学研用互动跨行业融合,推动行业和区域的示范应用,拓展北斗GNSS应用的深度和广度,第二是继续鼓励北斗基础产品的产业化,发挥政策和市场的作用,整合资本、技术、商业资源,加速大众市场千万量级应用推广的建成。第三是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完善产业发展环境,通过产品质量监管、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相关工作,推进北斗国际化、产业化的进程。在国际合作方面,预计今年底将发布北斗系统白皮书,进一步诠释北斗系统发展的理念、政策、原则等等。第二是推动与美、俄、欧等卫星导航系统的对话与交流,推进合作。第三是继续在ICG、ITU等国际组织进行协调,推进国际热点问题相关规范的制定,为北斗GNSS应用创造更加良好的氛围,第四是建立统筹推动北京国际化应用的协调机制,发挥国家有关部门的优势,进一步拓展国际合作的渠道,推动北斗GNSS全球化的应用,支撑北斗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以上是我汇报的主要的内容,包括北斗系统发展的规划,和目前取得的一些主要的进展,以及下一步的计划。应该说北斗系统是我们国家自主建设的一个系统,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应该说在系统能提供的服务类型上,已经能与国际上的系统同步提供服务的能力,作为系统的建设者,我们更希望在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在运营商的协助下,能够开展更多的服务模式、服务的理念,开拓更多的应用领域,这样才能真正把北斗应用进一步推向更深、更广的方面,就像咱们今天的会议主题一样,我们希望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能够应用北斗,光彩中国!

分享到:
上一篇:翁孟勇副部长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媒体论坛上发表演讲 下一篇:习近平“丝路新语”:和平合作 开放包容 互利共赢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