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公益组织衡平机构发布了国内首个《残疾人乘机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显示,全国24家航空公司普遍以未提前告知、未提供相关医疗证明等拒载残疾人。过半航空公司还称,如果残疾人引起其他乘客不适或反感时,可拒载残疾人(11月2日《京华时报》)。
年初,曾有一起残障人士遭受深航拒载的新闻,在首都机场工作人员的介入下,乘客按深航要求签署了《过错责任承担声明》,才被允许登机。其后,残疾人郑卫宁、刘海军诉深圳航空有限责任公司侵犯人格权,经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和解。深航承诺于2011年底前在深航的全部飞机上提供窄型机舱轮椅服务,并在2011年底前举办一次关爱特殊群体为主题的社会公益活动,并承诺对承运规则进行修改,改进为特殊群体的承运服务。
如果将该案例结合《残疾人乘机状况调查报告》来看,就会发现这并非个例,而是航空业普遍存在的歧视残疾人现象,只是因为深航遭到起诉而成为公众事件,至于那些未经报道的还不知道有多少。联合国公约规定必须保证残疾人在与其他人平等的基础上使用交通工具,可是,这一点在我国做得还很不好,不仅是航空业,在其他领域内,亦没有完善专为残障人士服务的无障碍通道。
第八届全国残运会刚结束没多久,众多残障运动员的拼搏意志令人记忆犹新,他们每个人都遇到过常人所未曾经历的困难,但依然奋发图强,在赛场赢得众人的赞赏。而在残障运动员之外,社会上还有更多普通残障人士,他们的生活更为艰辛,社会理应为其提供更多帮助。可是,在许多城市的街道上、公共设施、公交等场所,都缺乏为残障人士所打造的无障碍通道,甚至仅有的一点助残设施,也经常遭到无端的毁坏,马路上被挤占的盲道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航空业对残障人士登机所设置的种种阻碍,属于比较典型的行业歧视政策,不符合人人平等、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基本原则,必须加以废止和修订,让残障人士与普通人一样,享受现代交通工具所能提供的便利服务。要做到这一点,其实并不仅在于硬件设施方面的投入,更重要的是意识方面的转变。不再将残障人士当做另类,而应将他们与普通人一样看待,尊重他们所拥有的平等公民权益,如此,就会站在他们的角度上,提供更适宜、更贴心的服务。
看一个社会有多进步,残障人士的地位有多高,并不在于宏大的残运会场面,而是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上。正所谓“润物细无声”,让残障人士出门不再困难重重,无障碍通道不再被无端挤占破坏,残障人士可以与普通人一样自在生活和发展,这才是真正的社会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