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航的“飞出去”战略谋划已久。在去年5月举行的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民航局局长李家祥作了题为《中国航空公司要加快谋划“飞出去”战略》的主题演讲,指出国际航空运输自由化与中国民航业整体国际竞争力不强,是中国民航在发展中要破解的主要矛盾之一。各航空公司应该担当主体责任,以国家利益、行业发展作为共同的责任、神圣的使命,加快实施“飞出去”战略,因为加强在国际航线上的竞争力,是中国民航提高运营能力、应对其他运输方式影响的关键所在,更是提高航空运输整体发展水平、向民航强国迈进的必由之路。
根据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部署,中国民航积极实施国际化战略,鼓励航空公司“飞出去”。2011年,国内航空公司共新开辟43条国际航线,其中客运航线34条、货运航线9条。2012年,民航局还将研究制定政策措施,鼓励航空公司加快“飞出去”的步伐。这是记者从日前召开的2012年全国民航运输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
2011年,民航局在促进国际航空运输发展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在这一年里,民航局加大与海关总署的沟通协调力度,提高国际航空货运通关效率,简化旅客中转联程手续,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大机场开展国内转国际航班旅客行李直挂和通程登机业务,提高航空公司在枢纽机场的竞争力。与此同时,积极支持国内航空公司增加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国际航线航班,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11年,国内航空公司除了新开辟43条国际航线外,还加密了部分国际航线。比如,东航、南航开通了由昆明、成都、重庆始发至东南亚的国际航线10条,南航增加了沈阳、大连至大阪的客运航班。
“一个国家的航空公司在国际航空运输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是其航空运输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尽管中国民航在国际航空运输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建设民航强国的要求仍然有很大差距。”民航局副局长夏兴华如是说。据了解,我国与114个国家签订了航空运输协定,但仅执行了54个。在欧美等国际航线上,我国航空公司仍在亏损,国际航空运输量占整个国家航空运输量的比重还不大。2011年,在我国民航的年旅客运输量中,国际航线仅为2100万人,占总客运量的7.1%。我国的运输总周转量、旅客周转量全球排名均为第二,但其中的国际航线排名为第六和第十,国际航线排名远落后于客运总量的排名。
2012年,促进国际航空运输发展被列为民航局的重点工作之一。民航局将继续着力推动我国航空公司大力拓展国际航空运输市场,并将从五方面着手。一是将继续落实《关于进一步促进我国国际航空运输发展的意见》,研究制定有效措施,鼓励和引导航空公司开辟更多国际航线。参与双边航空会谈,根据我国航空公司的发展需要,扩大双边主要航空运输市场的航权安排,为我国公司“飞出去”、更多参与国际竞争创造条件。二是推动国际化战略发展,巩固、发展东南亚和周边航线,提高我国航空公司在中国至欧洲和北美航线上的市场份额,启动开通加勒比航线、增加南美航线的可行性研究。积极应对东南亚低成本航空公司大举进入我国市场的冲击,贯彻落实已出台的《关于试行放宽我国航空公司经营至东南亚及周边国家航线准入的通知》,跟踪相关情况,完善配套要求。
试行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
国际旅客在浦东机场中转更方便
3.15日,上海浦东机场开始试行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
近年来,围绕建设上海浦东机场航空枢纽战略,在联检单位、航空公司和机场的共同努力下,浦东机场的中转业务发展迅猛。2011年,浦东机场中转旅客量达到332.97万人次,同比增长近四成,中转率达到7.82%;国际转国际旅客量超过40万人次,同比增长近八成,在各类型中转业务中增速最快。
此次24小时直接过境旅客免办边检手续的试行,对浦东机场国际中转业务的进一步拓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此项业务的开展方便了国际中转旅客,使浦东机场的国际中转流程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随着浦东机场国际航线网络结构的进一步完善和上海航空口岸过境免签政策的进一步优化,浦东机场将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的吸引力,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