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大连空港建设,是提升城市核心竞争力、国际经济地位和国际化水平的重要环节。大连空港现已完成了由中型空港向大型空港的历史性跨越,下一步要实现的目标是,奋力打造国际一流空港,实现由大型空港向国际一流空港的再跨越,为大连建设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提供强有力的引擎。
建设国际一流空港的现实依据
国务院提出要把大连建设成东北亚重要国际航运中心。大连要在辽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提升核心地位和发挥龙头作用。这是大连建设一流空港的战略机遇。海港和空港对大连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来讲,如同车之两轮,缺一不可。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是大连建设一流空港的客观基础。大连口岸作为东北经济区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辐射和窗口作用十分明显,是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国家战略的重要支点。大连近京津、临韩日,是东北、华北、华东及东北地区的交通要塞,处于东北亚经济圈的核心位置,良好的区位使大连建设一流空港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优势。
快速发展的地区经济是大连建设一流空港的基础条件。大连是辽宁沿海经济带的核心和龙头,“十一五”期间,大连全面振兴率先取得了重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大幅跃升,机场旅客吞吐量年均增长14.6%,“十二五”期间大连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四个倍增”,更为大连建设一流空港奠定了坚实基础。
蓬勃兴旺的航空业是支撑大连建设一流空港的内在要素。2012年春运期间大连空港旅客运输量达到118万人次,同比增长12%。大连空港年旅客吞吐量已超过城市人口两倍。这些都标志着大连民航业发展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经过30多年发展,大连空港航线网络已覆盖全国、辐射日韩俄、连通欧美亚澳,客货吞吐量和航班起降架次三大运输生产指标连续14年居东北各机场首位。
未来社会的良好发展前景是大连建设一流空港的客观需要。空港在大连对外开放中具有窗口和引领作用,民航也越来越成为城市参与国际经济循环最重要的手段。“开放引领”是大连的四大发展战略之一,对外开放度愈高,对空港的建设和需求愈高。随着大连转方式、调结构战略的加快实施,空港运输高效便捷的优势必将为深入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战略提供有力的支持。
2011年,大连空港旅客吞吐量达1201万人次,增长12.2%,在东北各机场中继续保持领先,其中国际旅客吞吐量145万人次,增长11.5%,在全国列第四位。目前,大连机场已开通154条航线,与13个国家、2个地区的90个城市通航,基本形成我国至日韩俄以及我国台湾地区区域性枢纽地位。今年下半年将开通1条美国航线(大连-北京-西雅图)和1条欧洲航线(大连-上海-巴黎)。这些航线的开通,将逐步形成大连在东北地区至欧美的桥头堡地位,有效增强大连参与东北亚国际航空市场的竞争力。
建设国际一流空港需要付出扎实努力
按照大连空港“双枢纽”(东北亚客运、货运门户枢纽机场)建设目标,大连要建设国际一流机场,就是要以持续安全、优质服务和科学管理“三大主题”为抓手,坚定不移地实施“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即:第一步,今年要完成旅客吞吐量132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14.9万吨,航班起降10.1万架次,争取新开通16条航线,加密25条航线。今后几年,旅客吞吐量要每年增长10%以上,保持在东北地区的领先优势,使一流机场建设有重大进展。第二步,到2016年,实现吞吐量2000万人次,大连新机场基本建成,在东北的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进入全国一流机场行列。第三步,到2020年,基本建成东北亚客运、货运门户枢纽机场,跻身世界一流机场行列。
第一,创一流安全,建设平安空港。大连机场始终坚持“安全第一”思想和“持续安全”理念,连续38年保持安全运行无事故纪录,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称号,并获得了民航安全最高奖“金樽杯”。围绕“平安机场”建设,努力提升航空安全综合保障水平。加强机场航务运行体系建设,以机场为平台和纽带,加大安全生产投入,与空管、航空公司等民航单位的各类航班运行信息进行整合、共享,建立国内领先的航班信息综合处理及协同决策系统,最大限度地发挥和利用民航系统性信息资源优势。充分发挥安全管理体系(SMS)在识别风险、管控风险方面的效能,推进全国首家机场安全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第二,创一流服务,建设温馨空港。空港既属于重要的基础设施产业,又属于现代服务业,具有服务业的基本属性。在服务标准上,要瞄准世界一流空港,积极参与ACI全球机场服务质量测评,以“城市第一窗口”为目标,着力打造“国内知名、国际认可”的服务品牌。比如,针对大连雾大、雾多的气候条件,进一步创新工作机制,更好地解决和处理机场大面积航班延误问题。扎实推进以文明空港、快捷空港、温馨空港、亮丽空港和数字空港为主题的“五大空港”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
第三,创一流管理,建设活力空港。在科学管理上,大连空港积极推进管理制度创新,建立质量内控管理模式,对成员企业实施科学高效管理;通过公开竞聘管理人员,完善绩效考核机制,在用人方面形成新的突破;在收入分配上,坚持向一线员工和低收入员工倾斜,以构筑和谐劳动关系。实施“三年百人培训计划”,为新老机场长远发展培养业务骨干。加速同国际先进管理模式的对接,与美国休斯敦机场、韩国首尔仁川机场、德国法兰克福机场等国际知名航空企业建立友好关系,提高机场国际化水平。
第四,创一流文化,建设和谐空港。坚持依托文化促进发展,空港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明显。通过开展“创文明窗口、建文明岗位、做文明职工”、“安康杯”竞赛等活动,提升员工的责任感和凝聚力;通过职代会、职工代表组长联席会议等平台,畅通民主管理渠道,保持职工与集团领导的有效沟通;通过鼓励和采纳员工各种合理化建议,形成心系发展的激励文化;通过有组织、有规模、有目标的舆论宣传教育,激发员工的荣誉感。用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凝聚力,增强核心竞争力。
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辽宁沿海经济带发展规划》,将大连机场迁建项目列为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大基础设施之一,使之成为我国北方重要的门户枢纽机场。2011年,新机场建设被列入国家“十二五”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和国家民航局“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要通过新机场建设,实现大连空港软、硬件建设的再次飞跃,使新机场成为大连建设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强大引擎,成为展示富庶美丽文明现代化国际城市的第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