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国第四大机场的昆明新机场——长水国际机场,历经3年建设,正式投入运营。
正如国家民航局局长李家祥所说,云南对民航发展见识早、认识深、行动快。无论是因为长水机场的启用而退隐江湖的巫家坝机场,起初作为全国第二个机场诞生,还是云南作为西南边陲欠发达省份,对于现代先进交通枢纽——机场的拥有量,勇夺全国省级行政区第二,机场运营质量、效益、安全水准勇夺全国第一的胆识和气魄,都充分解读了这个“三字诀”:早、深、快。
1922年,当绝大部分云南人还不知飞机是何物的时候,主政云南的唐继尧就从越南的法国殖民当局引进战斗机30架、教练机15架,组建航空队,其巢就选在曾是蔡锷发动“重九起义”的巫家坝军营操练场。随着波诡云谲的历史演进,和平也好,战争也罢,巫家坝机场都曾发挥过重要作用,尤其是二战时期,它作为驼峰航线的一个端口,为民族抗战彪炳青史。
但随着昆明城的“长高”“长大”,以及航空运输业的发展壮大,巫家坝机场就像一匹老迈的云南马,矮小、孤独,被城市森林包围,不堪重负;同时成为昆明“艺术照”上的一张“创可贴”。曾有来昆游客说,“第一次来昆明,飞机降落时,是贴着各种楼群飞过去的,还真有些紧张。”
越是黑夜越能看见星星。长水机场的建设、启用,让年届九旬的巫家坝机场浴火重生,让昆明乃至云南的民航事业更上一层楼。新机场近期规划用地15.98平方公里、远期规划控制用地22.97平方公里,仅航站楼占地就达15.91万平方米,以全国第四的威武,横空出世,昭示着昆明乃至云南民航业的辉煌未来——能起降A380等超大型飞机;待4条独立主跑道全部建成,投入使用,年旅客吞吐量将达8000万人次、货邮230万吨、起降飞机45.6万架次——长水机场将真正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西亚,联接欧洲、亚洲、非洲的中国西南门户国际枢纽机场”。正如省委书记秦光荣在长水机场落成典礼上所指出,它将推动云南从航空大省向航空强省转变,为民航强省建设作出努力,为民航强国建设发挥作用,为桥头堡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好马配好鞍,为长水机场修建最好的配套设施也是自然的、必须的。截至目前,昆明市已累计投入资金180亿元,新机场高速公路、快速公交基础设施工程全面建成,基本保证地铁“朝九晚六”,公交汽车的8条常规线 4条快线;污水处理厂、垃圾焚烧发电厂等市政基础设施落成,有了绿色、环保基础;空港经济区的学校、医院、公租房等公益性项目加速推进,日臻完善。除机场单纯的空运、物流效益,这些配套设施将产生巨大的综合效益。
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长水机场航站楼正截面正好是个汉字“人”,我们期待它以此为切入点,将巫家坝机场的优良传统发挥到极致,同时也与其诸如广告小卡片纷飞,以至于乘客在微博上吐槽等影响昆明形象的现象彻底割裂,在硬件升级的同时促进服务升级,在飞机与廊桥对接、行李到港、排队登记等方面,既保证安全无误,又要突出快捷迅速。
长水机场所占土地,除了不到10%的耕地外,都是乱石荒坡。在3年建设中,做到了表土“零废弃”、垃圾“零排放”,就连航站楼也采用玻璃幕墙设计,充分利用自然光,全年可节能20-30%,凸显规划建设的环保、节能思想,引领城市工程建设方向。而在今后的运营过程中,是否也能引领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打造一个绿色、环保的桥头堡,我们拭目以待。在转变发展方式和开发绿色可持续经济背景下,长水机场应该成为区域经济发展、区域文明发展的一个巨型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