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识之士认为,高铁站场新区是德清的新大门,是德清的又一个新的交通枢纽,是德清未来的繁华商业中心,是未来住宅的理想选择,是德清吸引周边高端人才的一张大牌。
更有人认为,高铁它就是一道经济增长的崭新起跑线,而且它的定义已经远远超出一般意义上的经济本身,涵盖着整个德清的全面发展,是德清实现跨越发展和新崛起的一个契机。
在德清县城市发展总体规划上,高铁站场新区是一个高效的城市体。而记者看到的这份控制性详细规划,虽然还在修编完善中,但林林总总的二十个基础设施项目中,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商务会展中心、城市SOHO、特色商务会所、轮渡码头、生态住宅区、娱乐中心、农家乐等,在高铁站的北面,新的客运中心将移往这里。
这种全方位的商业、地产、旅游、娱乐、交通的未来新布局,将给德清一个新的发展机遇。
但是高铁不是德清一县的王牌。周边的县市,因为高铁,它们纷纷昂起头颅,做出了万舟竞渡的姿态:
长兴,正依托宁杭高铁长兴站打造“太湖新城”,称上演跨国公司总部经济神话指日可待。它将加速融入杭州湾城市圈和环太湖城市圈,打造“长三角生态休闲度假首选区”。
溧阳,宁杭高铁的开通不仅结束了溧阳“手无寸铁”的历史,更为重要的是使溧阳正式进入了沪宁杭黄金三角区一小时经济圈,放大高铁效应,打造大交通、大物流、大平台,“紧跟苏锡常,同步现代化”是最新版的溧阳梦。
海宁,因为沪杭高铁的开通,早早成为高铁经济的得益者。海宁和上海的城际交通时间缩短到了半小时以内。引领潮流的时尚和便利的交通每年都吸引着数以百万计的上海消费者前往海宁中国皮革城休闲购物。
桐乡,这个曾经鲜有大投资者到访的小城,迎来平安保险在当地斥巨资投资的养老产业。
宜兴,高铁时代下的产业总体定位为:沪宁杭的低碳经济先导区,面向沪宁杭都市圈的第四产业区域服务中心和以环保产业为龙头的低碳高新制造业基地。
与邻县相比,德清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德清的差异化发展立足点在哪里?手握高铁,这把同质化的神器让人兴奋,也让人思考。
高铁是把双刃剑。国家发改委长三角区域规划综合组成员郁鸿胜认为,“同城化”使各地竞争优势此消彼长,部分产业被周边城市“挖”走。以前当地节能制造业过去一直满足于本地生产和消化,但高铁开通后,这个产业危机将至,当地企业很快将被兼并,或者出局。
“宁杭高铁沿线每一座城市都将找到城市发展的新蓝海。”德清县工商联主席、县总商会会长吴建华说,德清要构筑好规划,调整好思路,高铁不仅是德清大道和高铁站场,而是一场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德清要发展好优势产业,同时实施产业错位发展。
进一步抢抓高铁机遇,发展高铁经济,促进区位优势向竞争优势转变,着力打造“生态北区、创业新城、休闲胜地”,才是德清打好高铁牌的目标。一道崭新的起跑线放在德清面前。与其它高铁沿线的城市一样,高铁开通就是鸣枪,新跨越发展的号令,已经呼啸发出。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