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4月2日报道,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期出访欧洲,参观了德国工业中心和最大内河港口杜伊斯堡。习近平来到火车站时,一列两周前从中国重庆始发的列车满载着货物缓缓驶入。这里是渝新欧国际铁路联运大通道的终点站,火车行驶近1.1万公里,途经中亚、俄罗斯和东欧抵达终点杜伊斯堡。渝新欧铁路2011年由中国公司建成通车,而传统的海运线路要经过印度洋,经过三个多星期才能到达德国。
渝新欧国际铁路是世界上第二长的线路,比连接德国和上海的铁路短2000公里。
渝新欧国际铁路是推动中国西南部工业区发展繁荣的大举措,西南地区为中国内陆地区,离上海等一线城市太远。
习近平的杜伊斯堡之行显示了中国政府重振古老丝绸之路的决心。一年前,习近平提出在中国与中亚间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设想,经过巴基斯坦喀喇昆仑走廊,加强与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的交通。习近平呼吁加强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国政府推动了中国和东南亚间的高速铁路建设及在东非和中非间建设新的铁路走廊。
铁路民族主义
构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旨在加深中国与非洲、欧亚大陆和东南亚的交流与合作,习近平的构想建立在过去30年里中国铁路奇迹般的扩张基础之上,1949年中国铁路网络只有2.7万公里,现在超过11万公里,去年中国计划投资高速铁路建设资金超过1千亿美元。经过最初的进口高铁技术之后,中国现已成为高速铁路领域的领导者,并希望在美国和欧洲建设高铁项目。
铁路已成为中国现代民族主义的核心,从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开始,铁路就标志着现代化、工业化,尤其是象征着国家统一。受到美国铁路的启发,孙中山试图在中国复制同样的铁路系统。他梦想着将中国铁路与欧洲、印度次大陆、中东及非洲连成一体,但在当时的年代只是遥不可及的梦而已。一个世纪后,中国领导人正在接近其梦想。
印度铁路现状
如果1949年后中国已经将铁路网络变成了4倍,而印度从英国人那里继承的5.4万公里铁路至今仅仅增加了1.1万公里,印度正努力整合其边疆地区,像克什米尔和东北部的国家铁路网。
归因于政党分裂及邻国的动荡关系,印度同巴基斯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相连的铁路已被完全腐蚀掉。印度政府故意忽略铁路建设,当局只顾使用现有铁路网,而不是将铁路进行现代化和扩建。
世界其他国家,特别是日本和中国,迫切希望帮助印度铁路系统的变革。但是日本支持建设的新德里-孟买货运走廊依旧毫无进展。中国政府意图帮助印度修建高速铁路,而印度当局对中国的支持依旧顾虑重重。
印度将面临更多新兴挑战,包括创造大量制造业工作机会,整合边远地区,提高能源效率,市区重建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所有这些都依赖于铁路的大规模投资,但从长远看来,印度当局的态度依然难以捉摸。印度国大党在其竞选宣言中偶尔会提到铁路建设,而印度人民党的宣言也不会有大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