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以前转运、换装改为点到点的直达运输,中越两国间的客货运输行业将发生巨大改变。昨日,记者从自治区运管局获悉,随着中越两国间多项文件签署,今后两国间客货运输行业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按计划,中越两国将新增一对出入境口岸、10条客货运输线路,中越间客货运输车辆实现直达运输。这对扩大两国间的运输规模、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货物运输和人员出行成本、促进两国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自治区道路运输管理局近期将召开会议,部署相关工作内容。
线路众多实际运营线路不足获批线路半数
广西与越南广宁、谅山、高平省相邻,陆路边界线长达1020公里。目前有东兴、友谊关等4个国家一类公路口岸、7个二类口岸和25个边境贸易互市点。从1999年至2010年,我区经自治区人民政府、交通运输部批准开行的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共24条,其中客运线路12条,货运线路12条。目前,广西拥有国际道路运输资质企业20家,在友谊关、东兴、水口3个一类口岸开展国际道路运输业务,开通了凭祥―谅山、南宁―下龙等10条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其中包括客运7条、货运线路3条。
批准线路远多于实际运营线路,源于中越之间客货运输存在诸多瓶颈。1994年签署的《中越汽车运输协定》第三条规定,汽车旅客运输在双方各自边境省的城镇转运;汽车货物运输,在双方各自边境地区居民点上换装。这使得中越双方客货运输车辆无法超越毗邻第三省的范围运营,货车无法实现“门到门”的直达运输。
此外,运输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意识不强、通关费用相对过高、中越国际保险制度滞后、通关便利的协调机制不完善,通关时间长均制约了中越客货运输的发展。铁路同样遇到通关时间长的制约,2009年1月1日正式运行的南宁至越南河内(嘉林)国际旅客联运列车,列车在运行过程中,需要在广西凭祥和越南同登站接受出入境检查、列车单程运行时间达13小时,仅通关就占了5小时,形成巨大的交通资源浪费。
签订协议两国政府致力发展交通运输
随着中越两国经济贸易、人员往来的不断发展,中越间国际道路客货运量逐年增加,两国地方政府间的公务活动往来日益频繁,早日实现中越间客货运输车辆直达运输和公务车辆相互驶入的需求迫切。
2011年10月1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修改中越两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的议定书》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关于实施中越两国政府汽车运输协定的议定书》在北京正式签订,两议定书于今年2月17日起生效实施。
今年5月30日,两国交通运输部在北京签署配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关于建立国际汽车运输行车许可证制度的协议》。两议定书和《协议》的签署生效,标志着中越两国汽车运输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