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一季度,世界船舶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反弹,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新船价格也基本见底企稳,给业界增添了不少信心。但是,当前船舶市场整体依然没有明显改观,预计后市成交量仍然有限。船企应该深入分析船舶市场运行规律和成交特点,争取在有限的市场需求中抓住机会。
市场走势渐稳,低迷态势依旧
一季度,尽管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受运力过剩困扰,国际航运市场依然延续以往的低迷走势。克拉克松综合运费指数平均值为9177美元/天,航运市场的弱势可见一斑。
新船成交量反弹,船价企稳
一季度,世界船舶市场共成交新船286艘、2058万载重吨,同比增长47.1%。2012年船市收官之时,众多业内人士预计的反弹如期而至,且在一定程度上好于预期。
不过,这只是对2012年船市极度低迷的修复性反弹,现在断言船市复苏还为时尚早。纵向来看,2009~2012年间,仅有2009年和2012年的一季度新船成交量低于今年一季度;船市行情较好的2010年,其一季度成交量达到3492万载重吨,远高于今年一季度的2058万载重吨;即使是行情一般的2011年,其一季度成交量也达到2582万载重吨,比今年一季度高出500多万载重吨。所以,总体上看,今年一季度的行情仍处于萧条区间内,但不可否认的是,成交量的反弹无疑给渴望订单的造船企业带来了久违的喜悦和信心。
市场特征显著,“绿色”引领潮流
从新船成交结构看,三大主流船型份额全面回升。以修正总吨计,一季度,散货船、油船和集装箱船成交量占总量的份额都有所增长,合计份额从2012年的53.6%回升至69.6%;以载重吨计,三大主流船型成交量达到1870万载重吨,占总量的90%。
好望角型散货船、VLCC、成品油船、化学品船、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成为市场热点,液化天然气(LNG)船、液化石油气(LPG)船和汽车运输船延续了以往较为活跃的态势。
油船方面,中东、亚洲炼油能力的扩张和欧洲炼油能力的萎缩带来成品油船和化学品船市场的持续活跃,VLCC、成品油船和化学品船合计成交量占一季度油船成交总量的98%。
散货船方面,挪威船东Fredriksen连续落实18艘好望角型散货船订单,将一季度好望角型散货船成交量推高至36艘、680.8万载重吨。
集装箱船方面,大型集装箱船共成交14艘、17.9万TEU,占集装箱船成交总量的78.2%。上一波大型集装箱船订造热潮中未出手的船东主要是运营较为保守或陷入财务困境的班轮公司,而独立船东已开始订造大型集装箱船,推动万箱以上集装箱船成交量的回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