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备份 >  运输物流
增加能源运输通道 保障下游用煤需求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2-09-13 浏览数: 标签: 运输,通道,保障,需求

今年下半年到明年年初,我国北方曹妃甸港相继投产两座5000万吨级运煤码头,分别是煤一期续建和煤二期工程,到明年中期,曹妃甸港煤炭运输能力达到1.5亿吨,促使北煤南运大通道更加畅通,大秦线缓冲能力增强,港口“蓄水池”作用更加明显。届时,无论是煤炭收、发货人还是铁路运输均增加了新的下水渠道,有利于煤炭的快速周转,而运输的宽松化也将直接遏制北方港口市场煤交易价格的上调。但是,我们还要看到,北方秦皇岛、曹妃甸等港口之间对货源、用户、船舶运力的竞争却是更加激烈。今明两年,煤炭需求增幅不大,环渤海港口之间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

笔者认为:我国仍是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未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游煤炭需求仍会呈大幅增加态势,加之国际煤价的缓慢提高,国内煤炭市场的好转,下游需求仍具有可期待性。笔者断定,沿海煤炭市场供应、需求与运输属于近期饱和,远期紧缺。今明两年,沿海煤炭运输可能呈现供略大于求的态势,港口发运能力略高于下游实际需求,预计两年后,伴随着城镇化、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国内煤炭市场仍将看好,仍会出现煤炭需求旺盛的态势。

近10年来,“北煤南运”运输量增长速度基本都能超过国家QDP增速,某些年份甚至高出GDP十多个点,但今年以来,北煤南运数量出现罕见的下滑态势,出现负增长,远逊于国民经济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水电增加、进口煤大幅上升等因素外,需求放缓是最大的不利因素。目前,上海、浙江、广东等沿海开放省市城镇化水平已发展到一定规模,大规模基本建设逐渐进入到尾声,城市开始转为以提高生活质量,环境友好型的更高层次发展模式。煤炭需求井喷式增长的年代已经结束,取而代之的是平稳增长,“北煤南运”运输和市场逐渐趋稳。沿海煤炭运输市场的不利因素有以下几点:

1. 今年1-7月份,我国进口煤炭达到1.64亿吨,同比增长55.5%,在去年首次成为全球第一进口国之后,今年进口煤数量再创新高。整个1-7月份,进口煤炭已占到沿海煤炭需求数量的33%,其中6月份,我国进口煤炭更是达到2719万吨,创历史新高。今年我国煤炭进口数量有望突破2.5亿吨,相当于新增加了一个秦皇岛煤港(秦港煤炭运能为2.5亿吨),进口煤对北煤南运的冲击很大。

2. 在市场趋稳、下游需求增幅很小的情况下,港口之间对货源和用户的竞争将日益激烈。在曹妃甸煤一期续建工程投产后(今年8月14日开始重载卸车),国投在曹妃甸港运能将达到1亿吨,日前,太原路局决定将大秦线每日流向曹妃甸港的车流有所增加。北方各港口对优质资源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尤其秦皇岛港和曹妃甸港之间对货源、用户、运力的竞争将更加白热化,在北方港口之间的竞争中,有资源,就有市场;有煤,就有船;因此,各港对优质资源和重点客户的竞争将日趋激烈。

3. 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蔓延,经济复苏一波三折,全球经济持续低迷。我国经济增长趋缓,下行压力加大,正处于“十二五”时期调整转型的关键阶段,经济结构逐步由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初级阶段向消费升级、技术升级和附加值升值的新阶段转型。今年上半年,受经济增长放缓等因素影响,国内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速回落幅度较大,工业和高耗能行业用电量增速大幅下滑,煤炭需求增速下降。

4. 7月份,我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加9.2%,连续三个月下滑。外贸进出口降速超预期,宏观经济数据不太乐观。随着欧债危机的波及蔓延,全球经济步入慢车道,对国内宏观经济影响逐步增大,并直接影响到港口运输生产。受工业经济活动减弱影响,7月份港口运输生产下降明显,几乎所有主要生产指标增速均创出今年以来新低。目前港口货物吞吐明显放缓,吞吐量受到很大影响,前一阶段,铁矿石、煤炭积压严重,再加上外贸出口受阻,7月份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速创2009年4月份以来新低,较6月份大幅回落了3.8个百分点。8月份,受“迎峰度夏”带动,煤炭运输形势稍有好转。

5. 受金融危机不断深化影响,全球经济步入了下降通道,再加上国内宏观经济持续下滑,我国航运业和煤炭经销企业受到重创,很多船公司和小型发煤矿站难以维持,纷纷停产歇业,“北煤南运”数量减少。数据显示,7月份,北方港口下水煤炭4615万吨,同比减少814万吨;今年前7个月,我国北方沿海港口下水煤炭3.45亿吨,同比去年少运煤炭2087万吨,同比下降5.7%,全年煤炭运量负增长已成定局。其中,1-7月份,秦皇岛港煤炭下水数量减少了近800万吨。而煤运大通道:大秦线运量也减少了637万吨。

以上情况,说明沿海煤市和北煤南运的悲观气氛浓厚,预计今、明两年受金融危机不断深化等因素影响,煤炭需求仍不振作,有媒体报道:经济可能出现二次探底,将造成市场供大于求压力加大。而下游需求的增幅回落与而北方港口运能增加形成了尖锐矛盾,将造成北方港口之间对有限货源、用户的竞争加剧。受竞争压力影响,老牌劲旅:秦皇岛港、天津港可能出现开工不足,泊位空泊率增加现象可能出现。随着航运、港口、铁路的运能不断释放,“北煤南运”未来几年将进入全面竞争的格局。

今后几年,随着需求的走软和进口煤保持一定数量,我国煤炭产量和销售量不太可能大幅增长,煤炭港口的增长潜力虽有,但不大可能大幅增长,煤炭港口运能的富裕量增加,隐忧开始显现。首当其冲的是:秦皇岛港煤炭中转港“老大”地位将受到挑战,吞吐量下滑,煤运份额将有所下降,唐山港口群市场占有份额将有所提升;其次是各港口间同质化竞争不可避免,尤其对“三西”煤炭资源和大型电力企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再次,煤炭运输紧张压力将有所减轻,大量船舶在锚地排队、等待进港的现象有可能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收发货人拥有更多的选择余地,卖方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北煤南运”将引入航运业、船舶代理业和港口企业的全面竞争,这有利于港口、航运、代理企业为北煤南运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加快煤炭的周转效率,使煤炭物流链更加畅通。与此同时,一些具有“资源优势”、“规模优势”的港口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货主与船东合作的船公司在竞争中优势尽显,与煤矿、铁路合资、合作建设的港口,以及拥有大量客户专用场地的港口更具有竞争力,而其最大的受益者将是“北煤南运”的最终用户-电厂及其收货人,他们的购煤成本更加低廉,可选择性增强。

但是,很多业内人士认为北方煤码头大规模建设,是在浪费港口资源,会造成各煤港之间竞争的加剧,并对下游煤炭的需求能否大幅增加抱有怀疑态度。笔者认为:这种想法是片面的,国家对港口码头的超前建设和提前谋划,对满足沿海地区用煤需要,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1. 煤码头建设周期一般需要2-3年,配套铁路建设需要更长的时间。而几年后,一旦国际经济形势出现好转,煤炭需求增加,会刺激国际煤价大幅上涨,国内煤炭将再度受到下游用户的青睐,国内煤炭运输还将转旺。因此,预先发展,超前发展,加快煤炭码头的建设具有其重要意义。

北煤南运大通道和南北航线运输在我国,乃至全球是最繁忙的水路航线。改革开放30多年来,“铁水联运”、“北煤南运”的大通道在保障沿海城市能源供给、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电等方面,提供了高效和安全的服务,对沿海八省一市的经济发展和保障国民经济建设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

2.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预计几年后,我国煤炭需求还将增加,市场还将反弹。未来我国经济仍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国内能源需求将继续增加。

虽然国家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和新能源,但煤炭和火电仍然是我国主要的一次和二次能源,煤炭作为主导能源的低位短期内仍难以有较大改变。到“十二五”末,煤炭在一次能源资源结构中的比重虽有下降,但仍能达到63%,煤炭作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地位难以改变。能源运输主要依靠大运输能力、低运输成本的铁路和铁海联运。持续增长的能源运输需求,对港口来讲需要超前发展和预先谋划。

3. 北方港口下水煤炭还将增加。我国国内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三西”和宁夏地区,以上地区煤炭出省外运通道支撑着“西煤东调”的主力通道。从2005-2011年,北方港口煤炭发运量分别为3.41、3.75、4.24、4.68、4.39、5.28、6.26亿吨,7年来,北方港口煤炭发运量增加了2.85亿吨,相当于增加了近6个5000万吨级煤炭港口,年均增加需求4071万吨。近几年,伴随着沿海地区经济建设的加快,煤炭需求将大幅增加。

去年,我国煤炭产量达到38亿吨,占全球煤炭产量的49.5%,同比增长8.8%,而我国水路“北煤南运”(含京杭运河)煤炭发运量达到6.5亿吨,同比增长19%,增速远远超过全国煤炭产量的增速。去年,北方七港5.6亿吨的煤炭设计能力完成了6.1亿吨煤炭运量。说明,经过北方港口中转南下的煤炭在全国煤炭消费的比重在快速提高。

4. 交通运输部曾经对港口煤炭运输能力提出设想,煤港的运能与下游实际需求数量应是1.1:1的比例。也就是说:要求港口有一定富裕能力和运输弹性,实现北煤南运大通道宽松化,才能减少船等货、等泊时间,更好的满足下游消费企业的用煤需求。

这一愿望实现后,煤炭运输将实现宽松化,到达北方港口的拉煤船舶不用在锚地等待很长时间就可以靠泊作业,进港煤车不用等港口排空车,可直接进入翻车机房,大幅降低了车点、船期,降低了运输成本和用户购煤成本,节省了资金。

回顾我国各大煤码头群的建设发展历程,秦皇岛港煤四期、煤五期工程的相继开工建设,以及黄骅港煤码头的大规模建设,当时,很多行业专家都持否定或怀疑态度,认为超前建设大型煤码头是多余的、是浪费的,会造成几大港口对有限的货源和运力竞争日趋白热化。但是,实践证明,10年多来,如果没有以上煤码头的相继上马,新投运煤能力,那么,依靠当时现有的煤码头,即使超负荷运转,也无法满足下游用户的煤炭需求,将会给国民经济建设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提前谋划,超前发展,适度增加港口运能,建设煤炭输出码头,满足日益增长的煤炭需求,保证国民经济建设需要非常重要。

分享到:
上一篇:“玉树点灯”爱心物资即将启程 百世物流再担运输重任 下一篇:甩挂运输如火如荼 东风天龙遭遇“李鬼”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