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以来的五年,是全省道路运输系统抓住机遇、经受考验、取得成绩、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全省道路运输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交通“两个率先”总体目标,按照“三个服务”要求和“四化管理”工作部署,深入开展“两保两树”活动,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把握机遇,迎接挑战,超额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全省道路运输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道路运输行业的规模、实力和自我发展的能力有了显着提高,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迈出了新的步伐,面貌和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全力保障重点物资、抢险救灾物资及城乡居民生活必需品运输,组织假日旅客运输。在抢运浒苔、抗震救灾、抗击冰雪灾害、奥运通勤保障、全运交通保障、世博安保等工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全省道路运输行业抢抓机遇、迎接挑战、锐意进取的五年,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加快发展的五年,是推进改革、优化结构、强基固本的五年,是提升素质、树立形象、增强综合实力的五年。
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局长江成表示:“全省道路运输工作的开展,要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服务民生为根本,以建设现代道路运输业为目标,强化行业管理、产业管理、安全管理、社会管理和队伍管理”五大管理“,不断提升道路运输”三个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客运货运总量平稳增长道路运输业平稳健康发展
党的十七大以来,山东省道路运输业实现平稳健康发展。2007年,山东省道路客、货运量突破“双十五亿”,分别达到15.9亿人次和16.4亿吨,全省营运汽车达到101.9万辆,其中营运客车10.9万辆,营运货车91万辆,行业从业人员达到183万人,平均每年向社会提供8.5万个就业岗位。机动车维修业户2.1万户,各类驾校459所,等级客、货运站分别达到800个和460个,行政村通客车率达到99.2%。
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增长的诸多不确定因素,道路运输业仍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为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11年底,全省完成客货运输量已突破“双二十亿”,分别达到24.1亿人次和27.9亿吨(不含城市公交、出租客运量)。全省营运汽车发展到114.8万辆,其中班线客车、包车等3.4万辆,公交车3.9万辆,出租汽车6.8万辆,载货汽车100.7万辆。全省驾驶员培训学校发展到540家,培训驾驶员166万人;机动车维修业户达2.2万户,其中一、二类业户达5182户;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站达151家。城市公交通达深度广度加大,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5.9万公里,运营里程达24亿公里。
城乡客运公交化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近年来,山东省高度重视农村交通工作,不断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大力实施村村通客车工程,已有99.2%的行政村通柏油路,99.8%的行政村实现了通客车,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农民出行难的问题。但是,现阶段农村客运与城市公交相比,与城市公交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为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近年来,山东交通运输系统以实施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试点入手,力求找到适合本省发展的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路子,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自2010年始,按照分类指导、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稳妥操作的原则,山东交通运输部门选择莱芜及邹平、章丘、曲阜等12个市县进行城乡客运公交化试点。近两年来,各试点地区做了大量实实在在的工作。莱芜市财政投资4500万元,带动企业完成投资近2亿元,全市范围内实现了村村通公交;曲阜市行政村通公交率达到80%;邹平市基本建立起了覆盖全区的三级公交网络,票价1—2元;冠县实现了所有县乡线路的公交化运行。广大百姓深刻感受到了城乡客运公交化的巨大成效。
据统计,莱芜市农民群众从村至中心城区的出行成本由原来的平均7.5元降低到平均3.5元,每年可为农村居民节省出行费用4000万元以上。同时,城乡公交实行循环发车,百姓候车时间大大缩短,进城回乡的换乘次数大幅下降,有的试点地区实现了村到城区的直达公交。聊城开通的首条跨县城乡公交线,郝集村民到聊城,跨三个区县,一票直达,农民进城时间从原来的3个小时,缩短到现在不足80分钟。
今年,山东省城乡客运公交化试点区域场站牌等基础设施投资4.2亿元,公交化改造通村客运线路252条,新开辟城乡公交线路67条,已开通城乡公交线路里程达5800余公里。交通运输部转发了山东省推进城乡客运公交化的做法和成效。
山东甩挂运输企业联盟环渤海湾甩挂联盟相继成立
2012年5月,山东、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七省(市、区)联合成立的环渤海湾甩挂运输联盟与山东省内17家甩挂运输企业成立的山东甩挂运输企业联盟相继成立。山东省甩挂运输迈出实质性一步。
自2005年积极探索渤海湾甩挂运输以来,山东省坚持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站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加强运营模式探索、加强信息平台建设,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甩挂运输发展初具规模、初见成效。目前,全省甩挂运输牵引车发展到1722辆,配套挂车2773辆,拖挂比达到了1:1.6。7家企业列入全国第一批甩挂试点,计划投资3.91亿元,已完成投资2.83亿元。3家企业通过了第二批甩挂运输试点专家组审查验。今年,省厅又确定了16个项目,20家企业作为省级甩挂运输试点。
山东省厅已经把促进甩挂运输发展纳入了山东省交通运输“十二五”发展规划,对列入交通运输部试点范围和山东省试点的甩挂运输企业,从资金扶持、运力审批等方面努力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并正在研究出台支持山东省甩挂运输发展的优惠政策,为甩挂运输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力争到“十二五”末,培育100家具有示范效应的甩挂运输企业。目前山东省各市都有实力较强的运输企业开展甩挂运输试点业务,在降低运输成本、提高运输效率、推动行业节能减排、促进安全生产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农村交通物流试点进入总结验收阶段
2008年,山东省交通运输厅作出了发展农村交通物流的决定,分三批在41个县(市、区)开展了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工作。山东各地交通部门和相关企业依托农村集贸市场或乡镇企业聚集带,投入大量资金,采取多种形式,新建改建了一批农村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各试点地区初步形成了层次分明三级物流框架体系。目前三批试点全部完成,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正在组织对第二、三批农村交通物流试点进行检查验收。
截至目前,全省41个试点县(市、区)共投资38亿元,规划用地4846亩,建成或在建县级分拨中心39处、乡镇物流站627个、农村物流点9616处,投入运营车辆2.3万余辆,探索培育了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农村交通物流经营模式,有效降低了农村物流成本,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
山东省试点地区对农村公路等物流基础设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建设和改造,推动了农村交通“建养管运”一体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交通物流网络的覆盖率和连通度,增强了交通服务的辐射力,为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随着农村市场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农村的物流量成倍增加,农村物流必须快速向现代信息化物流发展。为此,山东各试点县(市、区)普遍加强了对农村物流信息平台网络的建设,逐步提升和完善公共信息平台服务,达到物流信息资源共享。
目前,山东农村交通物流试点工作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推进作用初步显现,取得了较好的试点成果,不但有效降低了农村交通物流服务成本,扩大了现代物流服务在农村的惠及面,提升了物流服务层次,而且为发展农村交通物流打下了坚实基础,对进一步推进农村交通物流的发展具有积极的示范和借鉴作用。
狠抓道路安全生产4.6万营运车辆安装GPS
“7·22”交通事故发生后,组织开展了为期3个月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集中整顿,围绕整治10个方面的薄弱环节、建立6个方面的长效机制,全力开展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全面完成营运卧铺客车改造和具有拍照回传功能卫星定位装置安装任务。全省4.6万辆重点营运车辆100%安装了符合规定的卫星定位装置,接入省技术服务平台的车辆占93.52%,
围绕强化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了深入研讨,进一步明确了在安全生产管理方面,运管机构应该管什么、怎么管的这一重大问题,确立了安全生产的重点领域和主要措施。先后出台了停批2000公里以上客运线路和卧铺客车,新增客运班线实行集约化经营,大力推行安全告知制度、投诉举报制度和驾驶员安全承诺制度等办法措施。
为规范山东省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系统的使用与管理,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当前全省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系统的应用与省情实际,在广泛征求有关各方面意见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山东省道路运输车辆动态信息系统使用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明确了省、市、县(市、区)级道路运输管理机构以及道路运输企业的职责,明确了技术服务平台的技术支持单位的运营、管理及维护要求。
同时,经积极争取,交通运输部将山东省列为首批北斗工程示范省份,承担了12500台双模终端的安装任务,将进一步提升山东省动态监管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着手研究制定北斗卫星试点工作方案,为下半年全面开展工作做好了准备。此外,潍坊市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试点,济南市公交都市试点等项目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展示交通运输行业形象
在青岛,“红飘带”有一种特殊的含义。提起它,人们会想到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敢于献身等等高尚的美德,这是继“微尘”之后岛城的又一个爱心品牌。她诞生于2006年。当时,三位岛城出租车司机先后捡到巨款后主动交还失主,青岛市民自发赠送红飘带向他们表达敬意。之后,岛城出租车行业就将红飘带印制到了那些助人为乐、拾金不昧、见义勇为的出租车司机的车上。从此,“红飘带”成为一种精神,涌动在青岛的大街小巷。
要促进山东省交通道路运输的持续健康发展,培养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方面都是展示行业形象的重要途径。要结合培树60个示范样板活动,培育一批优质服务岗位、窗口单位和服务明星,树立展示行业形象的典型。要进一步深化品牌塑造工作,持续培育“红飘带”车队、“情满旅途”、“温馨巴士”、“运载诚信,传播文明”等服务品牌,大力宣传“大义学国”好的哥李学国、“全国见义勇为好司机”梁红君、“全国交通系统劳动模范”薛仲婕、“山东省劳动模范”朱文芳等先进个人,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文化管理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山东省交通运输厅道路运输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省委九届十三次会议精神,不断增强行业软实力,促进道路运输持续健康发展。深化理想信念、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教育,全面提高干部职工的道德素质。大力弘扬“打浒英雄”、“运输铁军”等优良传统和行业精神,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努力形成富有行业特色、职工认同、社会认可的道路运输核心价值体系,用先进的思想引导人,崇高的精神感召人,良好的环境影响人,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投身道路运输事业的热情,形成干事创业的强大合力,为现代道路运输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