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诉年年有,改观不多,快递业正处于成长烦恼中
“这几年快递需求增长一直很快,直接考验着企业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规范。”一家民营快递公司的管理层对本报说。
由网购推动的业务量占比越来越大,已超过网络规模扩张速度,每逢节假日或恶劣天气,“爆仓”所引发的“快递”变“慢递”时常发生。
这不是一天形成的。该管理层坦陈,快递公司众多,价格被打压,很多公司利润空间小,抑制了网络和规模扩张。
这也跟营运模式有关。国内大多数快递企业采取加盟制,质量管控一直是个难题。
上世纪90年代开始,申通、圆通等民营企业,都通过加盟方式扩张。如今它们的网络遍布全国,年营业额几十亿元。但它们的总部不过是个松散的管理机构,运单预收费是主要收入。各地网点如需总部投建转运中心进行中转分拨,要缴中转分拨费。
加盟商才真正负责快件递送和价格。它们自行购买车辆、招聘员工或将下属站点分包,一些网点甚至把定价权下放给站点承包商。
快递物流咨询网首席顾问徐勇说,这种模式优势在于经营风险小,投资小,扩张快,但很难控制加盟商的执行力及诚信水平。
国家邮政局已制定快递企业分等分级管理办法和《快递业务操作规范》等,对快递企业注册资金和工作人员资质进行了明确规定。徐勇建议应加快快递诚信体系建设,以保证金等制度保证行业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