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快递
快递垃圾处理要跟上电商步伐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6-04-05 浏览数: 标签: 快递业 四川物流

  对不少国人而言,网购早已成为日常习惯。统计显示,仅2015年,网购就为电子商务平台贡献近20万亿元的交易额,催生出近200亿个快递包裹,当然还有数量惊人的包装垃圾。

 

  快递垃圾到底有多惊人?据估算,2015年我国快递行业消耗编织袋29.6亿条、塑料袋82.6亿个、包装箱99亿个、避免撞击的缓冲物29.7亿个,若以1个快递包裹使用1米塑料胶带计,全年使用的胶带可绕地球400多圈。更糟糕的是,这些材料大多不可降解。

 

  电子商务一路高歌猛进,快递垃圾处理也不应被甩得太远。针对快递垃圾处理的议题,社会对以下两条解决路径已基本达成共识:一是绿色化,即推行快递绿色包装,设立包装绿色“国标”,规模化使用环境友好型的包装材料;二是回收,即政府和企业合力搭建包装垃圾回收系统,对不可避免的一些快递垃圾进行再利用或再循环,使其变成资源。

 

  无论是源头控制还是回收善后,都是应对快递垃圾危机的有效举措,都有国外的经验可以借鉴。比如,德国的《包装废弃物的处理法令》、日本的《包装新指引》、韩国的《关于产品各种类包装方法的标准》等,都明确规定了包装废物回收中的责任划分、包装规格与标准等内容。这些经验做法,为我国下一步加强包装规范和废物回收提供了很好的参照和指引。

 

  也有不少评论呼吁公众要有环保意识,对快递过度包装说“不”。其实,稍有网购经验的人都不难觉察,快递过度包装其实是消费者—商家—快递企业这条利益链上的各方相互博弈的结果。快递“里三层外三层”,商家可以因此得到消费者“包装严实”的好评,消费者也能获得某种安全感和满足感。另外,严实的包装之所以大量出现,还是为了避免快递企业的“暴力”分拣。

 

  电商平台商品不给力,消费者就只能在过度包装里寻求安慰;快递行业不规范有序,商家就只能在过度包装里寻求安慰。从这个角度看,过度包装只是问题的部分表象。如果消费者—商家—快递企业构建的商业生态不发生改变,在各自的现实利益面前,无论是消费者还是商家,都很难有太大动力去拒绝“过度包装”。一旦没有了关键主体的参与和推动,再好的计划也难逃被“架空”的尴尬。因此,治理快递垃圾,涵养整个利益链的商业生态度与为消费者提供“绿色包装解决方案”同等紧迫和重要。

分享到:
上一篇:2016年起韩国将启动“官方”快递服务评价 下一篇:四川:全面实行快递实名制 寄件人不配合将被拒收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