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阿里巴巴发布码上淘开放战略,推出码上淘平台:消费者只要扫一扫合作商品包装上的二维码,便可以和天猫、淘宝身后10亿件商品对接,完成网购。看起来,这种模式和上月顺丰所推出的嘿客便利店相似。嘿客便利店内不上架实物商品,而是商品信息展示图片,客人只需通过扫二维码下单购物。
顺丰王卫挟最后一公里优势反渗透电商,阿里马云渗透快递领域加固电商优势,如今这两位原来不同领域的大佬都看中了用线下渠道反哺线上电商的突围途径。但究竟是代表线下阵容的王卫更具优势,还是代表线上势力的马云依然强势。
顺丰从便利店切入渗透电商的优势在于其多年来在快递领域的积累。顺丰门店事业部相关负责人此前对记者坦言,目前SF客户数达4000万以上,这些都是顺丰的潜在客户。中国快递咨询物流网首席顾问徐勇也表示,嘿客的定位是服务中端网购市场,加上近年通过顺丰优选的市场培育以及帮助易迅等电商配送时的经验积累,嘿客有可能成为顺丰在电商领域上的助推器。
但顺丰的问题在于,嘿客线下店面内真实的东西并不太多。从这一层面而言,嘿客带给用户实际的购物体验并不强,只是实现线上的优势对接,但线下的优势并没有拉上来。试想,如果你自己作为消费者到店里面去了,只有商品条形码和图片,你会有多少购物欲望。
而阿里的优势则是天猫淘宝在过去11年中积累下来的海量商品数据。扫码除了和阿里的庞大商品库对接外,更重要的是,它还拥有这么多真实的交易所沉淀下来的用户评价-这些评价有一部分是针对交易本身的,有一部分是针对产品的,这些数据让消费者对产品的认识更清晰。
不过,码上淘也有自身的隐忧,其能否成功关键是看商家是否愿意在商品、店铺等处打上二维码,将数据信息分享给淘宝并保持更新。对于阿里系内商家,淘宝自然拥有极大的号召力;而线下商家选择拥抱电商,阿里也是最主要的选择对象;在O2O上,阿里则与多个品牌便利店合作,再加聚划算、发布码上淘开放战略并推出码上淘平台、淘点点产品的协助,其线下商家也已积累到一定程度。
阿里码上淘和顺丰嘿客店的“狭路相逢”,能形成怎样的线上线下格局依然是个未知数,但对于消费者而言,拥有多样化的选择永远是最好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