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石碣镇的运豪五金塑胶公司的生产车间,十几台压缩机正在有条不紊地运转,工人熟练地操作机器,而生产数据都悄然被压缩机上的神秘设备记录了下来。运豪公司通过与东莞云计算中心合作,利用信息化手段成功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成为东莞企业玩转大数据的一个典范。
今年以来,在政府层面的推动下,东莞企业对大数据的热情逐步高涨,不少企业纷纷搭建起大数据平台,抢占发展先机;而传统企业也竞相尝鲜大数据,借此实现升级改造;随着大数据的升温,新的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也开始浮出水面。
平台建设逐步升温
要想发展大数据,平台建设是基础,只有搭建好平台,大数据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记者梳理发现,今年以来,东莞在大数据平台建设方面正在逐步升温。
10月份,东莞市经信局出台方案,东莞市将通过网上填报方式采集8000家小微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数据,并以此建立东莞市企业情况综合数据库。这些数据将作为企业申报我市财政项目资助的重要依据之一,并作为东莞市经济工作的分析决策依据。
11月份,东莞市下发《关于加快推进东莞市云计算发展的实施意见》,东莞将通过示范应用带动、龙头企业培育、软硬件与服务相融合,推动云计算产业发展,到2017年,实现云计算应用产业及相关产业产值超千亿元的目标。
中科院云计算中心主任助理黄建冲向记者介绍,要实现大数据的推广应用,必须要把平台建好,只有服务平台和数据中心的支撑,才能有更多载体来使用,通过这些载体才能建立一个市场。“东莞在云计算平台建设方面,目前来看已处于全国比较领先的水平,特别是中科院云计算中心成立后,东莞的大数据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
黄建冲认为,在顶层设计上,由于拥有产业优势,东莞大数据产业可借中科院云计算中心等平台,建设成全省的云计算企业及云计算数据中心,实现规模化运营服务,打造成全国的创新高地。
除了政府层面的推动,东莞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自发建设大数据平台。位于松山湖的广东一一五科技有限公司号称是国内最大网盘企业,目前其用户数量已经突破8000万,可以说是东莞大数据的标杆性企业。按照一一五掌门人赖霖枫的想法,在数据存储这一块,国内的市场潜力很大,也只有在这个领域,才有可能在国内再出现像百度、腾讯、阿里巴巴那样的互联网大平台。
东莞市盟大塑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实也嗅到了大数据的商机,公司旗下的环球塑化网已成塑化领域知名的电商服务平台。李实介绍称,运用大数据应用服务,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实现信息化建设,找到企业最需要的信息化营销模式,目前公司初步形成了以旗下环球塑化网、聚客网、环金融、驼牛网四大平台为核心的枢纽型事业群。
传统企业升级利器
在有了大数据平台后,如何应用到东莞的传统产业中,这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今年以来,东莞应用大数据的传统企业越来越广泛,大数据已经成为传统企业转型升级的一大利器。
作为大数据领域的一个重要分支,云计算在东莞的应用正逐步深入。黄建冲介绍,目前云计算中心已经服务企业上千家,未来几年,云计算技术还将更加深入地渗透进传统产业中,加速云计算的产业化应用。
去年开始,运豪公司与东莞云计算中心签订协议,由云计算中心运用云技术搭建平台,对其生产车间进行系统改造。经过半年的改造,成效显著:以前,生产数据的采集基本要靠人工,需要工人自己去抄表,然后记下数据,而且每一小时就要抄一次,随后就要打电话上报。而现在,在这套设备的支撑下,这个车间的生产数据可以自动生成,准确完整地展现在管理者的眼前。
实时监控采集生产数据,只是这个项目的初期目标。在平台搭建完善后,这个平台还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按照设想,不久后,这个平台通过分析采集来的一段时间内的生产数据,能够帮助运豪自动安排生产。一旦成功,将不再需要人工,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将大大提高。
如果运豪公司的这个示范项目运作成功,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推广到整个塑胶模具行业,那么,云计算中心就可以通过无线技术,将数据采集起来,发到云端。届时,云平台就能自动分析多家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数据,比如订单的变化趋势等。依托这些数据,企业就可以为下一步的生产计划早作打算,对市场变化做出更快反应。
位于横沥镇的凯恩科技公司也是通过大数据进行车间改造的成功案例,利用大数据原理研发的自动化设备,凯恩科技不仅减少了对工人的依赖,而且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由于产能扩张迅速,我们此前的产能根本满足不了订单,而现在,基本可以完成订单。” 凯恩科技高级工程师卢子忱说。
卢子忱介绍,该项目的第二期目标为改造企业生产线。到时,将产品订单相关参数输入电脑后,系统会通过模拟数据自动排出最佳工时,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实际数据,从而优化生产工序,指挥整个生产车间,实现智能化生产。“通过各类社会计算的算法等信息技术将‘软’的社会复杂性因素‘硬’化,提升了企业生产和管理精细化,实现深度技术融合和业务融合。”
网络时代,对于“触电”的传统企业而言,大数据也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在大数据时代挖掘客户需求,不少东莞企业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例如,东莞市韩菲斯(国际)时装公司通过全面数据来分析市场上的不同需求,把握住最细微的动态,实现了精准的市场定位;而位于虎门镇的郑楚娴服饰有限公司则专门成立了一支数据团队,充分的数据分析为公司业绩的增长起到了重要的支撑。
催生新产业和新业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国杰认为,大数据将颠覆过去的商业思维,未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对大数据的掌控分析能力,大数据未来将产生无限的商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