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1日晚间消息,外媒近日刊文称,俄罗斯建造通往中国的第二条天然气输送管道的计划将可巩固该国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Vladimir Putin)的政策,也就是将能源出口交易转向亚洲市场。但是,普京是否能实现这一目标,很可能将取决于价格问题。
从俄罗斯西伯利亚西部地区建造一条通往中国的天然气输送管道,这长期以来一直都是俄罗斯政府的目标,其原因有二。首先,这条管道将可缩短俄罗斯油田与中国边境之间的距离;其次,通过这条管道输送的天然气同时还可服务俄罗斯的欧洲客户,从而方便俄罗斯国有天然气公司OAO Gazprom自由转换面向这两个市场的供应量。
但与此同时,中国方面对这个项目则不那么热心,原因是这条输送管道将把天然气运输到中国的西部地区,距离沿海东部工业中心地带足有数千公里之遥,而这也就是为何两国在今年早些时候同意从西伯利亚地区东部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的原因所在。
阿尔法银行的能源分析师,亚历山大·柯尼洛夫(Alexander Kornilov)表示,如果俄罗斯方面想要达成建设第二条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协议,那么就必须提供与现有出口合同相比极具吸引力的价格。他在昨天接受采访时表示:“新的交易对中国来说不那么具有吸引力。Gazprom可能需要同意提供很大的折扣才能拿到(建造第二条天然气输送管道的)合同。”
柯尼洛夫还补充道,他对Gazprom声明中有关双方可能在一年以内达成有约束力的合同的说法表示怀疑。
有关建造第二条俄中输气管道的初步协议是在两天前宣布的。据初步协议显示,这条管道每年将可输送最多30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合同期限为30年。而根据中俄两国达成的首份供应合同,俄罗斯每年将向中国出口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这就意味着,中国将会超过德国,成为俄罗斯天然气的最大购买国。
Gazprom与中石油之间达成的这项框架协议并未包含任何价格协议。据花费了十年时间来促成首份合同的谈判官员称,价格问题是任何协议中最难达成一致的问题。
两名俄罗斯官员曾在7月份表示,在中俄两国今年早些时候签署的合同中,基本价格为每1000立方米360美元左右。虽然实际付款金额将因全球原油价格变动而有所不同,但这一基本价格与Gazprom去年与德国达成的供应合同中每1000立方米366美元的平均价格基本相符,而德国则是欧洲各国中支付价格最低的国家之一。
在签署上述框架协议后,Gazprom首席执行官阿里克谢·米勒(Alexey Miller)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一项有约束力和合同将在明年完成,而天然气输送活动则将在签署最终合同的四到六年以后开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