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爱沙尼亚总理塔维·罗伊瓦斯近日会见了芬兰总理亚历山大·斯图布,双方达成协议,爱放弃在爱方一侧修建液化天然气储运码头,两国将共同修建穿过芬兰湾、连接爱、芬两国的海底天然气管线“Balticconnector”,爱方出资50%。
关于在何处修建液化天然气储运码头的问题由来已久。为提高天然气供应的稳定性和可靠性,爱、芬两国一直计划修建一座大型的液化天然气储运码头,作为管道进口天然气的重要补充。芬兰的因加(Inkoo)和爱沙尼亚的塔林地区都曾是选址之一。项目总造价5亿多欧元,加上配套建设的芬兰-爱沙尼亚海底输气管道“Balticconnector”,总造价约达13亿欧元。欧盟已同意给予资助,但前提是波海地区只能建一个不是在芬兰就是在爱沙尼亚,要求这两个国家自行协商决定。芬、爱两国为争夺该项目进行了激烈的角逐,谈判中各持己见、互不让步,无法取得共识。最后,只好提请欧盟委员会交由独立的第三方咨询公司进行评估。此次爱、芬两国政府首脑之间的协议应是在欧盟根据评估结果做出决定的压力下达成的。
消息传出后,爱舆论为之哗然,普遍认为这一决定有利于芬方,而不利于爱方。爱现有三条管线自俄进口工业和民用天然气,三条均未达到满负荷,再增加一条没有意义。爱原本计划建设液化天然气储运码头是为了未来能够用较低的批发价格购买来自世界各地的液化气,以增加与俄谈判进口天然气价格的筹码。现在决定储运码头建在芬兰一侧,用海底管线与爱相连通,并进而联通拉脱维亚的大型地下储气库,这对芬兰保障自己的天然气稳定供应具有很大的好处,对爱的益处并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