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非制造业PMI指数,无论是中国官方还是非官方统计出来的数据,都显示持续维持在50荣枯线以上已达44个月之久。这相对制造业PMI指数的大起大落,说明中国经济悄然出现的调整变化。
今年二季度中国经济统计数据出台之后,市场普遍对统计数据有疑惑,因为无论是发电量还是铁路运输等诸多传统指标,都无法印证二季度GDP同比增幅7.6%这个事实。但人们忽视了一点,如果统计局的数据有问题,也同样无法解释北京等一线城市商业地租上半年暴涨的现象。
被高租金逼走的企业,基本都是制造业,而能留下的企业基本都是金融、商业等服务业公司。不过成都、重庆、青岛等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空置率较高,成都商业地产空置率二季度甚至创下30%最高值。
如果今年上半年单看钢铁、煤炭以及外贸出口等制造业企业的凄风苦雨,会让人觉得中国经济弱不禁风,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尼尔森发布的2012年第二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显示,一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升至近三年高点,但整体指数较上个季度下滑,并脱离逾6年高位。
尼尔森指出,一线城市消费者信心指数上升的原因包括:就业预期提高、个人财务状况改善以及消费意愿增强。整体指数降至105,为2011年第三季度以来最低,仍比全球均值高14个点,不过二线、三线和四线城市的消费者信心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下跌。这和一线商业地产租金暴涨,二三线城市商业地产空置率较高现象完全吻合。
结合以上现象,就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中国经济转型特征:城镇化加速引发服务业高速增长,很快对冲了制造业下滑所造成的负面冲击,这其中受益较大的,依然是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因为人流物流和资金流依然向其持续集中,城市群的集聚协同效益暂时并没有看见,但经济结构转型确实清晰可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