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外媒称我国制造业目前面临着投资经营环境恶化和产能严重过剩两重困境,制造业泡沫的迅速膨胀已成为中国经济的软肋。
专家表示,尽管东部沿海地区企业生产成本显著上升,但我国中西部还存在广阔的产业转移的空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外资来华经营的相关政策更加成熟,服务也更加细致,中国的投资经营环境依然很具吸引力。
“产能过剩这个说法是老调重弹了。事实上它只是结构性问题,不可能是整体的。”聂辉华指出,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调节下,生产资料的配置会自然趋向于一个较为平衡的状态。如果某些行业因为政策的激励,短时间内投资过多过猛,造成产能过剩,那也只是局部的现象。就整个制造业来说,外部需求会随着欧美经济逐渐复苏而恢复,国内的市场需求潜力也很大,不可能出现严重的产能过剩。
“在我看来,某些行业呈现产能过剩,反而是好事。”周立说,“这种现象越明显,越能反映问题,让政府和投资者知道,不要再把生产资源集中到这个行业,让市场自己去调节,重新达到平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殷剑锋认为,观察历史上老牌的工业国家就会发现,这些国家制造业的就业占比都超过30%,这样持续50到100年的时间。中国制造业的就业比重目前还没有进入30%的最低基本线,等到进入后,还会有几十年的工业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