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工业新区,处处可见项目建设热潮涌动,到处迸发着干事创业的激情。随着一个个重点项目“落地生根”,工业新区向打造先进制造业强势板块的目标阔步迈进。在威海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中,工业新区作为“两轴支撑”向南延伸一轴的重要节点,拉动效应进一步凸显。
凝智聚力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
走进山东纳科重工科技有限公司,眼前马上出现一派火热的忙碌场景: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组装挖掘机;在不远处的建设工地上,工人们正在加紧建设新厂房。
纳科重工是一家集全系列特种机械等整机及其核心部件的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于一体的大型现代化企业,总投资40亿元,是工业新区今年重点项目顺利推进的生动写照。
项目建设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要载体,是经济发展的后劲所在、活力所在、潜力所在,也是区域经济实力最集中、最生动的体现,更是工业新区开启“二次创业”、实现强势崛起的助推器。基于这样的认识,工业新区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狠抓项目建设。今年,工业新区重点调度产业大项目109个,总投资400多亿元,建筑面积达380万平方米。
全区上下形成合力,工业新区项目建设捷报频传。
5月下旬,山东浩然特塑有限公司二期工程——聚砜树脂项目开始试生产。从厂房内部装修、机器完成调试,仅用了短短几个月的时间。
豪雅光电科技在一期投产的基础上,又增资数千万美元建设二期工程。截至目前,7条光学玻璃粒子生产线已顺利投入试生产,1条光学板材生产线正在进行设备安装。
三角国家工程实验室项目自今年开工以来,建设进展顺利,目前主体工程基本完成。
乐扣乐扣塑胶有限公司四期建设工程正式投产,新上50台注塑机,产能扩大一倍。
搭建平台
助力项目“落地生根”
工业新区的决策者深知,一个项目的顺利推进,既需要投资方有实力、有积极性,更需要营造好环境,提供好服务。按照“转作风、重规范、提效能”的要求,工业新区从优化服务入手,进一步规范服务、提高效能、优化环境,积极为项目建设搭建广阔平台,助力项目“落地生根”。
向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凡落户工业新区的项目投资者,在置房安家、外出就医、子女上学等方面,都给予无微不至的照顾。强化主动服务意识,坚持换位思考、主动对接、超前介入、靠前服务,设身处地地帮助项目方解决问题。
“项目工地走泥丸,千辛万苦只等闲,为了新区大发展,再苦再累无怨言!”这是工业新区项目推进办公室副主任郑树洋的感言。不论春夏秋冬,项目推进办公室的工作人员每天坚持到工地巡查,准确把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大力推行一线工作法,大力倡导深入一线调查研究的作风,到项目建设一线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全力以赴保障项目快落地、快建设。
受今年经济大环境影响,个别项目方主动建设意识不强、积极性不高。针对这一情况,工业新区在抓好贴心服务的同时,通过抓调度考核强力推进项目顺利实施。工业新区通过召开项目推进现场调度会、项目推进专题调度例会,采取与项目方签承诺书、立军令状等措施,督促和激励项目单位早开工、快建设;进一步调整完善重点项目考核体系,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赋分比重,充分发挥考核工作总调度的作用,加强对项目建设的督查考核。加强与项目方沟通交流,树立扎根新区的信心,坚定追加投资的信心,坚定做大做强的信心。
工业新区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项目建设的基础保障。今年,工业新区将新建10条道路,进一步完善交通路网,提升区域承载能力,优化居民生活、企业生产环境。按照“新园区、新城区、新景区”的标准,工业新区年内计划投资6亿元,进一步拓展新城框架,提升配套功能,全力打造环境优美、设施完善、配套一流、宜居宜业的威海南部新城。
壮大产业
工业新城强势崛起
区域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关键不在于引进项目数量的多少,而在于项目引进后能否统筹推进,增强叠加效应,切实发挥其产业承载和集聚功能。
对此有着深刻认识的工业新区决策者并没有一味地追求项目数量,而是更多地在项目的“质”上做文章:把有限的发展空间留给有内涵、有生命力的项目和产业,以产业结构优化推动区域经济深度调整,力促工业新区板块强势崛起。
在引进项目的过程中,工业新区不断强化“招商选资”意识,建立以效益为中心、以税收为目标的项目引进评审机制,不断提高蓝色产业项目、高端产业项目和新兴产业项目的比重。同时,更加注重产业招商,围绕主导产业,主动对接龙头企业和配套企业,拉长壮大产业链条。
纳科重工项目就是一个典型代表。规划建设纳科产业园,用5至8年时间打造重工产业链条,有望带动200家以上配套企业入驻工业新区,形成较为完整的重工产业链,预计将实现工业主营收入300亿元。
发挥项目聚集和辐射带动优势,工业新区“四新一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也“风生水起”,新兴产业集聚效应越发明显。以豪雅光电科技、拓展纤维、浩然特塑等为依托,全力打造技术领先的新材料产业集群,5年内产值有望突破500亿元;以日月光半导体为龙头,通过辐射带动和配套跟进,逐步壮大新信息产业规模;以威高药业、海王药业等大项目为引领,将在新医药产业方面实现更大突破;以大唐、国电等为重点,加快抢占新能源产业高地;以国际海洋生物科技工业园为平台,规划建设一流的海产品深加工和集散基地。
以项目为抓手,以集群推进,点燃转型跨越发展的激情,威海工业新区向着打造先进制造业隆起带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