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日发布的10月财新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为48.3,是6月以来最高,较9月的47.2明显回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
从财新PMI分项数据看,产出指数、新订单指数、就业指数均有所改善,其中新出口订单指数一改此前三个月的下降趋势,回到扩张区间,在其带动下,新订单指数回升,但仍处于收缩区间,显示10月外需改善,订单不足的主因是内需疲弱。
专家称,新订单整体进一步收缩,导致厂商在10月份继续削减生产安排。不过,本月产出收缩率亦较9月份放缓,整体算是温和。
虽然制造业颓势减缓,但专家认为,总需求低迷仍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困难,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带来的通缩风险值得关注。
就在一天前,国家统计局也公布了官方的PMI数据。10月官方PMI为49.8,与上月持平。数据虽然与上月持平,但仍处于50以下,表明虽然制造业有所稳定,但是制造业处于收缩之中。
中国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高级统计师赵庆河赵庆河在当天的解读中说:“进出口下行压力依然较大。由于近期国际经济复苏乏力,国内经济继续面临下行压力,制造业进出口形势依然严峻。”
外界注意到,官方PMI已是连续三个月处于50以下了。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8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9.7%,比7月下降0.3个百分点。这不仅是时隔半年以来该数据首次跌破50%的临界点,更是创下了自2012年8月以来的新低。9月份的官方PMI为49.8,与10月份一样。
官方数据连续三个月处于50以下,被英国《金融时报》认为是是中国经济放缓的最新证明。
虽然中国制造业活动正趋于稳定,但当前中国经济仍存在下行的风险。据国家统计局此前公布的的最新数据,今年第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9%,低于头两个季度7%的增长速度。
市场普遍预期,高层未来还会出台更多的政策加码以稳定经济增长。
过去一年里,央行已经连续六次降息,以期提振经济,而以交通、水利等大型基建项目为先导的投资已经超过两万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