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视点:《指导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交通运输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首先,加快发展物流业是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其次,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基础和主体作用。交通运输是物流的基础环节和依托载体,是物流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第三,推进物流业发展是实现交通运输转型升级的战略选择。
记者解读: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深度转型调整期,全球经济一体化和产业国际分工趋势日趋明显,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进一步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和新挑战。而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成为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任务。
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促进物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物流业的发展。但总体而言,我国物流业发展中存在需要着力破解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一方面,结构性矛盾突出,物流基础设施结构、市场主体结构、运力装备结构等不合理;二是组织化程度整体不高,多式联运、网络化运输、甩挂运输等先进的运输组织方式发展缓慢;三是技术手段落后,物流信息化水平整体较低,标准化推进缓慢;四是发展环境有待改善,物流用地、税收等产业政策落实不到位,管理多头、法规不健全、人才匮乏等制约因素多。
加快发展现代物流,全面提升物流业发展水平,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战略任务。
交通运输是物流各业态的主要载体,现代物流在很大程度上由传统交通运输业发展演进而来。据了解,我国80%以上物流企业从事与运输直接相关的业务,物流企业大部分是运输企业或由运输企业转型而来的企业,交通运输对物流业增加值贡献达76%。因此,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基础和主体作用。交通运输行业面临的非常现实而又紧迫的任务,是必须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要,充分发挥交通运输在推进物流业发展中的基础和主体作用,推动交通运输与现代物流的融合,加快交通运输业转型升级,提升物流服务品质,推进物流业健康发展。
政策视点:《指导意见》提出,在指导思想上,要围绕加快转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这条主线,突出加快建设综合运输体系和提升物流服务品质两大战略重点,构建衔接顺畅的基础设施体系、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体系和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体系三大体系,把握调整运输结构、优化运输组织、提升装备水平和整合物流资源4个着力点。在基本原则上,要坚持“市场为主、政府引导;统筹规划、稳步推进;创新驱动、因地制宜;立足行业、协同发展”。在发展目标上,到2020年基本建成便捷高效、安全绿色的交通运输物流服务体系,基本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记者解读:2009年国务院颁布的 《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提到过我国物流业的总体水平仍然偏低,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全社会物流运行效率偏低,二是社会化物流需求不足和专业化物流供给能力不足的问题同时存在,“大而全”、“小而全”的企业物流运作模式还相当普遍;三是物流基础设施能力不足,尚未建立布局合理、衔接顺畅、能力充分、高效便捷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至今,这些问题仍没有彻底解决,依然困扰着物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也还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基础设施网络衔接不畅,运输组织集约化程度不高,多式联运发展滞后,标准不统一,行业创新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对提升物流整体效率支撑不足。
针对当前物流业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指导意见》明确 “一个战略重点”是加快构建综合运输体系, “两大核心目标”是提高运输效率和提升服务水平。要求建设 “三个体系”:衔接顺畅的基础设施体系、互联互通的物流信息体系、公平规范的市场环境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