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市场主体 >  商贸流通物流
李宁供应链管理的改革与创新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11-26 浏览数:

  旧模式

 

  李宁公司在1990年创办时,当时的运动服装品牌都只能在国营百货商场销售。李宁则率先引入加盟商,采取特许经营的模式,将门店迅速开遍了所有一线城市。这种“批发+特许经营”的模式同样被安踏、特步等公司沿用,经销商订好货后,品牌商生产完便批发入账,不再参与终端销售。

 

  这种模式对品牌商来说成本低、风险小,使得企业快速扩张成为可能,但缺点是导致品牌商对产品的销售终端和价格几无控制,也远离了消费者的真实需求。

 

  山东一名经销商告诉记者,当时李宁公司甚至要求“要按不同的人流方向开店”,平均每一季度的订单都要求增长15%,如果经销商反对,那么在同一街区很快就会开出一家新的李宁店来抢生意。2009年,李宁门店达到7249间,但有15%左右的经销商实际只控制一家门店,批发的意义几不存在。

 

  同时,市场份额超越阿迪达斯所释放出来的错误信号,让公司管理层认为民众的消费心理已经趋向成熟,不再一味追求国际品牌。2010年,以启用新标识为标志,管理层抛出品牌重塑战略,推出“90后李宁”概念。在抉择不定该换何种新标时,公司召开董事会,在桌上摆四个备选的LOGO,让李宁来“出个主意”。望着桌上的备选标识,这位许久不在公司露面的创始人说:“今天能不能不选?我腰痛。”

 

  品牌重塑战略进一步加剧了渠道的库存压力。换标,一方面增加了新库存,另一方面令老库存更无出路,与此同时,新的产品定位和新开的店铺又不受欢迎。一时之间,李宁公司的整个经销体系慌不择路。2010年,李宁盈利首次被安踏超过。

 

  改革创新

 

  在品牌上,李宁总被耐克和阿迪达斯压制;在销量上,又有安踏这样的民族企业紧随其后。随着市场发展,竞争日趋白热化,李宁面临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尴尬境地。加上金融危机的袭击,运动服饰市场的竞争就显得更为“血雨腥风”。2009年3月,市场霸主耐克关闭了唯一在华自有的太仓工厂,随后减少了给代工企业的订单(甚至终止了向数家合同工厂下单);阿迪达斯财报也显示,其上半年销售收入下降2%,利润同比下降95%。不过,在金融危机下李宁并未自乱阵脚,反而在此时寻觅到一片新的市场。与其在传统市场上与竞争对手缠斗,倒不如自己另辟一片新的天地。

 

  李宁进入电子商务领域,与运动员李宁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颇有些类似。在光和影交织的画面中,李宁手持火距升上半空,足踏凌波微步前行直到火炬的点燃。这是国人信念的延伸,是民族精神的缩影,是国家发展步伐的象征。运动员李宁的“快”、“准”、“稳”也基本诠释了李宁的品牌精神,这也是李宁快速进入B2C领域的原因。

 

  说到“快”,是因为从李宁电子商务部门的成立,到建立渠道正式做销售,再到取得2亿元的市场销售额,只用了短短一年时间。2007年8月,林砺加盟李宁,李宁决定开始做电子商务;2008年1月,李宁电子商务部正式成立;2008年4月,淘宝商城李宁官网上线;2008年6月,李宁官方网上商城上线;2008年底,李宁公司收编了400多家网络加盟店,总销售额达到2亿元;进入2009年,李宁对网络商店进行统一规划,为各网店提供专用的CI和VI系统。

 

  说到“准”,是在李宁这套B2C体系构建过程中,敏锐地捕捉到了用户网络购物的关键节点,并有针对性地对终端消费者关注的问题进行了一一解决。在李宁的B2C平台尚未建立时,网上早就有了大量的李宁产品卖家,淘宝数据显示2007年仅在淘宝上李宁商品就已经有近5000万的销售额。这个数字背后不仅仅是一个已知市场的份额,还反映了在网络市场中,李宁消费者到底聚集在哪里,以及他们有怎样的购物习惯。因此,李宁并没有从一开始就盲目地开通自己的B2C官网,而是把自己的第一个网上商店放到了淘宝网上,这样做一方面产生了“试点”效应,另一方面也很好地聚合了原有网络消费者。同时,对原有的淘宝C2C卖家李宁也没有一棍子打死,而是结合网络用户的购物习惯,聪明地采用了“先招安,后整治”的办法。在淘宝商城开业后两个月,李宁B2C的官网才姗姗来迟,这时的网民对网络上的李宁也已经习惯。

 

  而在“稳”上面,李宁亮剑电子商务虽然只有短短一年时间,但从整体网络营销战略到团队搭建,从销售渠道选择到后期市场推广,从物流、资金流完善到后期服务支持,李宁都做到了步步为营、有条不紊。在战略布局上,李宁不仅率先踏进了互联网这片开阔地,还有尝试手机电子商务—Mobile-Commerce的打算;在团队架构上,李宁通过核心团队的自建和支持团队的外包相结合,打造了一只完整的B2C队伍;而物流、资金流方面,李宁电子商务部门已经通过对内外部机制的改革,迅速满足了电子商务高速运转的需要。

 

  李宁是一家轻公司,先后将产品的生产制造、IT、物流等外包给专业公司。同样,电子商务方面,李宁没有采用多数服装品牌的自建电子商城(佐丹奴、报喜鸟等)型的网络直销,而选择将网络渠道外包,其淘宝网旗舰店和折扣店只能算作一个展示平台。网络渠道外包旨在快速地把渠道规模化,在短时间内占领市场。

 

  在Web2.0的营销时代,看准了用户需求,就要用最简单的操作方式短时间内实现规模化发展,那样它很快就能走向成功。一位电子商务领域的专家对李宁的B2C战略如是评价。

 

  一位李宁公司内部高层人士评价说,2012财年的亏损不能认为是改革的失败。相反,这是改革深入后必须付出的代价,标志着李宁触底反弹,利空出尽。从财务上说,把更多包袱一次性放在旧的财年,也能让公司新一年的改革可以轻装上阵。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然而,李宁的电子商务方式不同于其他服装行业,它走的是网络渠道外包之路。希望在这条创新之路上的李宁越走越好,也希望这种模式能给困境中的部分服装企业一些启示,在寒冬里感受到阳光和温度。

分享到:
上一篇:商务部:2015年网络零售额占比将逾10% 下一篇:要着力打造高水平的烟草行业供应链物流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