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初期,青岛市进出口规模迈上700亿美元台阶,经过近三年努力,青岛市今年进出口可确保实现800亿美元的新突破。在东部沿海副省级以上城市中,青岛市进出口唯一保持了两位数增长。
据海关统计,今年1-6月份,青岛市进出口额404.7亿美元,同比增长12.9%。其中,出口208.7亿美元,增长7%;进口196亿美元,增长19.9%。
在东部沿海副省级以上城市中,青岛市进出口唯一保持了两位数增长;在5个计划单列市中,青岛市是进出口、出口、进口三项指标唯一保持全面增长的城市。上半年,青岛市进出口增幅高于全国11.7个百分点,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十二五”初期,青岛市进出口规模迈上700亿美元台阶,经过近三年努力,青岛市今年进出口可确保实现800亿美元的新突破。
外贸出口结构实现转型升级
近年来,青岛市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贸易发展体系建设,引导企业研发创新产品。第115届广交会上,海尔、海信、澳柯玛等公司推出的“U+智慧生活”新型智能家电等创新产品成交势头良好。对重点机电、高新产品出口项目“建立台帐,专人服务”,促进山东电建三公司等企业“走出去”承揽海外工程带动设备出口。前6个月全市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分别增长15.3%和40.2%。产业链长、增值率较高的一般贸易进出口比重不断提高,1-6月份一般贸易进出口增长15%,占全市进出口比重达到57.4%。多元化开拓国际市场,上半年组织企业参加了14个传统市场展会和8个新兴市场展会,促进企业抢抓订单。1-6月份,青岛市对传统市场出口增长7.2%,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2.3%。
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扩大进口。制定实施“国内外贸易融合发展行动计划”,指导外贸企业用好国家进口贴息政策,支持进口贸易扩大发展体系构建和完善,加快推动青岛港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建立“扩进口”与“促消费”协调发展机制,加快建设青岛港进口肉类指导口岸建设,推进保税港区进口商品分拨中心建设,鼓励青岛市企业扩大消费品进口。前6个月,青岛市猪肉进口增长三倍多、牛肉进口增长一倍多、羊肉进口增长45.7%、奶制品进口增长34.8%。鼓励青岛市外贸企业扩大先进技术、重要装备、资源型产品进口。今年前6个月,青岛市电器电子元件进口增长38.5%,设备部件进口增长21.1%、仪器仪表进口增长22.7%、油品进口增长一倍多、粮食进口增长47.1%、棉花进口增长18.4%。
培育促进新型外贸业态发展初见成效。完善“青岛市中小微企业外贸供应链服务平台”功能,创新平台统保模式降低出口信用险费率,落实税收政策,加快培育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在外销渠道、市场研究、专业人才等方面为小微外贸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前6个月供应链服务平台进出口增长38.7%。推进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会同海关、检验检疫、外管、国税等部门出台了《关于开展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吸引中外运、邮政速递等企业参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海关电商监管服务平台已于6月30日正式上线运行,红领西服成为全省第一票跨境电子商务出口商品。
建立口岸联动工作机制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
市政府统筹建立促进外贸发展部门协同工作机制,提升关贸、检贸、税贸、险贸、银贸联动工作水平,营造优越的口岸环境。青岛海关统筹控制查验布控量,简化查验正常报关单作业手续,推进区域通关货物属地查验,提高企业通关效率。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对报检的所有出境货物、运输工具、集装箱及其他法定检验检疫物免收出境检验检疫费,截至目前,共减免收费5233万元。加大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支持力度,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山东分公司前6个月承保42亿美元短期出口信用保险。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进一步简化跨境人民币业务办理流程,截至上半年全市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累计超过3400亿元,人民币已成为青岛市企业外贸交易仅次于美元的第二大结算货币。
改革提高外贸服务效率发挥积极促进作用
改善退税服务方式,在退“安全税”的前提下,对“无疑点”的企业退税时间由18个工作日压缩到10个工作日内。对A类企业“先退后审”,推行电子信息办理退税。深化外贸管理体制改革,研究通过创新工作流程,实现将对外贸易经营备案登记下放到区、市,减少企业的经济成本和时间成本。继续下放审批权限,将加工贸易转内销审批下放给区、市,方便企业办理业务。落实国家进一步减少自动进口许可证货物种类政策,简化企业进口通关手续。
抓政策落实为外贸稳定增长做出贡献
今年国办发19号和鲁政办发23号文件下发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抓好政策落地工作,召开专题会议进行研究部署。市商务、财政、物价等部门和海关、国检、国税、银行、信保等驻青单位研究制定了配套实施细则,出台了《关于支持国际货物贸易提升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措施,编印《外贸政策工作手册》,努力争取早见效、见实效。青岛市进出口1月份增长25.3%,一季度增长9.8%,进入二季度每月进出口均保持两位数增长。上半年,进出口增量对全省外贸增长贡献率为31.7%,拉动全省进出口增幅3.74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