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你的汽车后不需要掏出钥匙,汽车玻璃的人脸识别功能会发出打开车门的指令;油箱即将没油,车载系统会将方圆20公里内最便宜加油站的信息发送给你;汽车每一块玻璃都能够接收路况信息,通过数据分析后还能将信息传递出去,对实时路况提供参考...在微软亚太研发集团首席运营官申元庆以上的描述中,记者最初对车联网的理解太过于狭隘:汽车导航、即时路况,甚至语音操控,这些都只是车联网的“小儿科”。
在申元庆看来,单纯地认为车上有一个装置、后台有云服务就是车联网,这样的观点太笼统了。车载系统应该是汽车内部机电、娱乐的整合,应该让汽车机电信息与汽车供应链互动,应该要考虑到司机、乘客通过申元庆的描述,记者大概了解了微软在车联网市场努力的方向:车内每一块玻璃都是一个“surface”(表面),都能够展示信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任何一个智能终端都可以与车载系统互联;而再往广义延伸,每部汽车与每部汽车之间也能够互联,并共享信息。
“继智能手机、智能PC、智能城市、智能交通之后,会出现智能汽车,未来的汽车会变得非常聪明,而汽车变得聪明的原因在于有很棒的‘头脑’,这个‘头脑’就是车载系统。”申元庆甚至大胆预测:“这一切将在3-5年内实现。”
对于微软来说,甚至对于很多介入车联网市场的友商来说,若要实现其中某一项功能并不难,但关键在于,如何让彼此孤立的应用联合在一起?而对于微软来说,它似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一方面,微软在车载系统研究方面积累了超过15年的经验,在全球范围之内也部署了85个解决方案。在个人导航装置中,微软Windows CE占据90%的市场份额。将以上优势扩展到车联网市场,微软的优势明显而另一方面,伴随微软发布Windows 8,PC端、平板电脑端、笔记本电脑端、智能手机端...互联互通已经成为可能。而微软刚刚公布的Windows Embedded 8以及Windows Embedded Compact 2013的产品路线图已经表明:Windows 8已经延伸至嵌入式设备领域。
在第三十四届世界汽车工程年会上,微软介绍并展示车联网以及车载信息服务解决方案。目前微软已经与包括丰田、奔驰、宝马在内的多个汽车制造商及车载信息服务运营商建立合作。微软正在与丰田合作建立全球性车载信息平台,该平台基于Windows Azure,将应用于2012年后丰田生产的混合动力和电动汽车中,今年三月已在东南亚率先推出。
申元庆接受访谈的最开始就说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30多年来微软一直是一家定位于软件平台的公司,而我们现在正在发生一个质的改变,从传统的软件平台变成服务平台。”
为了实现这种变身,除了跨越系统、跨越设备的融合,可能还需要具有融合之上的开放心态,而申元庆说:这也是微软设计产品遵循的准则之一。“微软在设计产品的过程当中,有三个很重要的环节。第一个叫Personal,独特、不跟随;第二是Partner,包含车联网在内的任何行业,微软一定会建立合作关系,与合作伙伴共享成果;第三是Patience,我们很有耐心,耐心的进行平台和技术的开发。”
他举了一个汽车导航系统的例子。“你与太太分别开两辆车,太太留信息给你让你去朋友家接小孩,她所发送的信息会自动进入你的以及她的车载系统日志,日志就会自动提醒你们。同时,车载系统也会将朋友家的地址换算成经纬度提供给你。这是因为云本身开放了接口,实现了车与车之间信息的互通。”
“微软包含智能手机、PC、笔记本、XBox、车载系统在内的所有系统都基于同样的Windows,对开发者来说省去很多开发时间,只要选择自己喜欢用的程序语言去开发应用。微软会是第一家在国内推出车载系统的厂商。同时第三方系统应用也在我们涉及的范围之内。”
在记者看来,在整个IT生态链中,Windows 8编织的或许是一张我们摸不到边界的“网”,而车联网,只是这张“网”上的一个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