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信息化
安防物联网技术的行业化应用及创新
来源:互联网 发布时间:2013-03-01 浏览数: 标签: 安防 物联网 技术 创新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物联网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是互联网技术,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

 

  从技术架构上来看,物联网可分为三层: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感知层由各种传感器构成,包括温湿度传感器、二维码标签、RFID 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GPS等感知终端。感知层是物联网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

 

  网络层由各种网络,包括互联网、广电网、网络管理系统和云计算平台等组成,是整个物联网的中枢,负责传递和处理感知层获取的信息。

 

  应用层是物联网和用户的接口,它与行业需求结合,实现物联网的智能应用。

 

  物联网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体感知物质世界的感觉器官,可以从声、光、热、湿度等信号来感知,为物联网工作起到采集、分析、反馈最原始信息的功能。

 

  传感器的类型多样,可以按照用途、材料、输出信号类型、制造工艺等方式分为热敏传感器、速度传感器、位置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等。传感器在安防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包括数字城市、教育行业、公检法司、环境行业等。

 

  随着纳米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应用,传感器外形和工艺的提高,大大开拓了传感器的应用领域。嵌入式智能技术是实现传感器智能化的重要手段,其特点是将软硬件相结合,实现传感器的低功耗、体积小、集成度高和嵌入式软件的高效率、高可靠率等优点。

 

  2、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RFID电子标签可实现高效灵活的管理,是物联网最关键的技术。典型的RFID系统由电子标签、读写器和信息处理系统组成。当带有电子标签的物品通过读写器时,通过无线电波将标签中携带的信息传送到读写器以及信息处理系统,完成信息的自动采集工作。信息处理系统根据需求做相应的信息控制和处理工作。

 

  RFID与普通的条形码相比,具有明显优势:读写器可同时读取多个RFID标签;读取信息是不需要光线、不受非金属覆盖的影响,而且在严苛的环境条件下仍然可读;存储容量大,可以反复读写;可以在高速运动中读取。

 

  不过,目前RFID也存在许多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RFID防冲突问题、RFID无线研究、工作频率如何选择、私密信息的安全防护等方面。

 

  3、智能技术,物联网的智能技术就是指海量信息的智能分析与控制。依托先进的软件工程技术,对物联网的各种数据进行存储与快速处理,并将结果实时反馈给物联网的各控制部件。为了有效达到预期目的所采用的方法和手段。

 

  在安防领域,智能视频分析技术起源于计算机视觉技术,它综合应用图像增强处理等技术,在实现目标与背景分离的基础上,通过将目标特征信息与预先设置的模板或规则进行比对,自动识别感兴趣的目标、行为、事件或数据并产生报警,必要时可自动跟踪异常目标并联动其他安防设施,显着提高了安全防控整体效率和能力。同时利用安防智能视频分析技术在海量历史视频信息中实现基于时间、地点以及语义特征描述的智能化查询搜索,可以为公安机关侦察办案提供高效的查证手段。

 

  具备智能视频分析技术的视频采集设备成为了一种采集关键信息的智能感知器,是物联网应用的核心。由此一来,带来的应用就不再仅仅是视频监控应用,而是产生了以视频监控应用为核心、围绕在视频监控应用周围的一系列新的应用。

 

  4、云计算,云计算是物联网应用发展的基石。物联网的发展需要软件即服务(SaaS)、平台即服务(PaaS)以及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等云计算模式的支撑。首先,云计算具有超强的数据处理和存储能力;其次,物联网无处不在的数据采集,需要大范围的支撑平台以满足其规模需求。

 

  在安防领域,安防产品的广泛应用和质量的不断提升,也导致了安防数据较快的增长态势,而当前存储介质的增长速度无法满足目前数据存储所需要的增长速度,因此新的存储--云存储被探索发现。与此同时,由于现有的传统技术也无法满足对海量数据信息的查询、分析、计算,新的计算模式--云计算也应运而生。

分享到:
上一篇:5000亿物联网虚实:政府买单是关键 下一篇:中国电信携手雄兵 打造广州首个车联网平台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