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信息化
物联网技术助推河南鹤壁现代农业发展
来源:新华网 发布时间:2013-04-12 浏览数: 标签: 物联网 技术 助推 河南 鹤壁 现代 农

  在电脑上即可查看蔬菜大棚各项环境参数、气象设备的应用使农田信息可视化,上代农民想都不敢想的事,正逐渐从梦想变为现实。而这一切,离不开科技对农业的贡献和支持。

 

  蔬菜长啥样儿?电脑上都能看

 

  河南省鹤壁市淇滨区喜洋洋现代农业文化生态庄园里的蔬菜大棚和一般的大棚有点儿不一样。里面不仅有可旋转360度的摄像头,还有盒子状的物联网无线测控终端,盒子底部有三根电线,其中两根插入泥土,另外一根吊在半空。

 

  “插入泥土的两根线分别是测土壤湿度和温度的,悬空的一根是测空气的温度湿度的。”庄园经理姜浩平介绍。

 

  无线测控终端测出的数据将被传递到不远处的电子监控室电脑上。3月30日上午,监控室显示屏上显示,庄园里的西五号蔬菜大棚的空气温度是 13.5度,空气湿度是80%,土壤温度是19.94度,土壤水分是77.17%,而这些数据也被同步显示到了市农业局农业信息中心的电脑屏幕上。

 

  “从这些数据看,空气湿度已经接近适宜标准的极值,如果再高的话,就要通知技术人员采取措施降低空气湿度了。”姜浩平说。

 

  该庄园使用的正是我市去年开始建设的设施农业智能物联系统。通过这个系统,不仅可以在电脑前看大棚的环境参数,还可以通过摄像头的变焦,清楚地看到每一片菜叶的情况。

 

  “今后,我们将在大棚里安上风机、喷灌等设施,如有需要,只要在远程电脑上点击开启风机,就可以降低大棚空气湿度和温度。”姜浩平表示。

 

  如今,我市农业已建成“一中心六系统”的农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将物联应用、远程诊断等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进行了应用。“下一步,我们将开发建设新的农业信息化应用系统,并充实平台内容,同时加快应用步伐,提高电子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水平。”市农业局农业信息化推进办公室主任郭宏伟说。

 

  现代农业用上了“千里眼”

 

  申现国是淇滨区大赉店镇曹庄村和董庄村的“大学生村官”,他的另一个身份是气象信息员。每天,他的手机总能收到一条气象短信,而他只要将这条短信转发至气象部门在村委会安装的大喇叭接收机,该短信就能从文字状态自动转换为语音状态,将信息及时播送给广大村民,指导农民群众科学安排农业生产。

 

  而像他这样的气象信息员,我市还有890余个。据介绍,我市在每个乡镇都建设了一个农村气象信息服务站,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一个气象信息服务点,为农民提供浇水、施肥、喷药和收获等方面的参考信息。

 

  这些参考信息的获取,来自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3月20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淇滨区钜桥镇的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据该站站长王福州介绍,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可以实时监测温度、湿度、墒情、作物长势等农田信息参数,实现了农田生产信息可视化。“我市前期建设了60个气象项目,去年又新增了11套农田气象信息监视器,实现了对全市所有县区、所有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共1700平方公里范围的农田气象信息的全覆盖,现代农业用上了”千里眼“。”王福州说。

 

  据了解,我市除建成全国首家、国际先进的星陆双基遥感农田信息协同反演技术试验基地外,还积极创建国家级农业气象试验站,大力开展农业气象服务和农村气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为粮食高产创建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市气象局办公室主任李喜平告诉记者:“市政府已与中国气象局达成共识,将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作为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农业气象保障工程项目试验示范基地,共同推进鹤壁农业气象试验站建设;同时,中国气象局同意将”地面农情信息与风云三号卫星遥感协同反演技术研究和应用“及”黄淮海地区浚单(永优)玉米系列品种气候适应性试验鉴定研究项目“申报2014年中国气象局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并将国家卫星气象中心”气象卫星应用试验基“设在鹤壁。双方共同加强农业气象项目建设,将提升气象为现代农业服务水平。

分享到:
上一篇:加快信息化建设是提升物流水平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提升城市智能化水平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