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9日,“ChinaSourcing第四届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年会”在泉城济南召开。本次大会由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指导,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支持,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济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济南市高新区管委会主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齐鲁软件园承办。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副司长郭建兵、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积丰、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联盟理事长陈淑宁、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副主任高松涛、山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廉凯、济南市委常副市长苏树伟出席了本届年会。
本届大会以“信息技术服务领航产业大格局”为主题,总结了2012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成果,发布了《2013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报告》以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本届年会以价值驱动为导向,聚焦IT外包产业链发展,分析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各行业中的应用;深度聚焦产业链整合与提升,探讨如何把管理企业变为管理企业的供应链条;同时,与金融、制造业等行业知名企业CIO共同交流国内外最新技术、解决方案和研究成果,优化产业布局、提升核心竞争力,帮助企业全方位认知国内最顶尖的技术及商业模式的潮流与思想。
机械工业信息中心副主任刘功效认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对未来十年中国机械工业委的发展有这么几个判断。第一,中国机械工业在未来10年内仍然是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我们去年迈入了18万亿的门槛,中国机械工业未来10年保持一定速度的增长。过去的“十一五”和“十五”期间,行业里面的平均增速都在20%以上,形成了当时10年的高速发展。部分细分行业比如说工程机械、机场工业这些里面都差不多达到40%以上的高速增长。进入“十一五”期间随着有所下降,但还是保持着两位书的增长,也就是说10%以上还是能达到的。判断三,中国机械工业的总量和规模已经居世界前列,但未来10年内应该讲应该讲还会在世界前列。判断四,转型升级、结构调整将是未来10年机械工业发展的主旋律。判断五,信息技术与中国机械工业的融合会朝着深度和光度进行大力发展。判断六,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将成为中国机械工业的方向。
我国制造业应该说未雨绸缪,着力推进两化融合向深度和广度进发,从而提高效率效益,注重技术能力的积聚,加快发展现代制造服务业,推动智能制造、绿色制造和服务型制造,尽快实现我国机械工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的转变。
以下是刘功效演讲节选:
跟大家交流一下机械行业信息化的发展与展望,主要从四个方面与大家进行简单的交流。第一,机械行业的信息发展脉络。第二,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特征。第三,行业信息化发展国内外对比分析。第四,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展望。
机械行业信息化发展脉络,主要是随着行业发展而发展的,也就是说他的脉络主要基于行业的发展脉络进行展开。机械行业整体的发展脉络主要是从产品走向市场再走向服务。在20年前机械主要还是以产品为中心,那个时候是在商品经济时代。在那么一个时代信息化的发展主要是围绕产品来转,他的信息化重点也是围绕着产品来研发、来开展。所以那个时候的信息化的工作重点在CAD、生产的自动化、产品的自动化,在那个时候是当时的工作重点。
机械工业是我国最早运用微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行业。七十年代中期我们机械产业的自主开发成功,第一个是CAD系统,那个时候的CAD系统是机床联动用的。到了八十年代,进一步围绕CAD组建开发和研究。“七五”期间和“八五”期间当时我在机械部,信息技术应用这一块工作重点照样还是围绕着CAD的开设,围绕部分的自动化市场的开展。这是我们在20年前的发展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