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现代化 >  信息化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物联网道路
来源:中国工控网 发布时间:2013-10-12 浏览数:

  中国是极具特色的国家。不管什么行为、产品、习惯,都可以在前面加上一个“中国式”,这样就本土化了。我们的传统文化很特别,我们的社会体制很特殊,我们的行为习惯很疯狂。所以在中国做任何事情,不是像人们所说的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那样照葫芦画瓢就可以了,而是要深究特殊性,并利用本土资源,实现合理地转化和产业发展。物联网这个特殊(庞大零散)的理念出现在特殊时候(经济疲软)的特殊(独特环境)国度,所以一定要发挥好中国特色。

 

  环境差异太大

 

  由于社会福利和保障制度不够健全,民众的消费观念比较保守,因此对于创新型的产品经常只是围观一下就走,一个子儿都不会给。这和先进的科技观念相背离。也就是说一个面向的产品会比其他国家更加需要低价格来推广。所以从这方面考虑,物联网型企业不如走长线发展道路,压低硬件价格,从后期的服务和有价值的用户信息中获得利益。

 

  中国的资本环境也有很大的浮躁感。尤其对于科技型的企业,投资条件往往很苛刻,基本上风投都只愿意找那种已经小有成就可以自己运作的团队,趁机插一脚。而天使投资更不用说有多难找了。物联网本身就是朝阳产业,知名度不够风险又高,实在是让资本望而却步。

 

  模仿不再那么有效

 

  阿里模仿亚马逊、腾讯模仿ICQ、人人模仿Facebook,这些都是比较经典的成功案例。然而模仿只在差距较大时才可以发挥功效。在21世纪初,通讯和网络并没有那么发达,所以国外某个优秀的商业模式可以直接拿来就用,在国内不会被很快复制。而且,当时IT产业处于从无到有的飞跃期,一些环境差异不会影响产业前进。

 

  然而今天我们看到很多国外模式在照搬到国内后的窘迫案例。例如付费游戏(中国人习惯了盗版和免费)、众筹网站(消费和投资习惯让很多国人不愿网上投资陌生人)等等。甚至于腾讯、阿里在站稳脚步后,也立刻走上了中国特色道路—没办法,用户是大爷。如果不考虑中国的环境,这个水土不服的洋产品很快就会被彻头彻尾地模仿,然后被优秀的同类本土产品替代。

 

  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相比较前两年大部分企业的知难而退和很多人在技术上的崇洋媚外,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尽管泡沫是必然出现于整个产业的,但是针对单体来说,潜下心来研究模式和环境,就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巧妙借力就不会存在无法逾越的鸿沟。

 

  中国特色的物联网,还需要物联网人多多摸索。

分享到:
上一篇:车联网盈利要兼顾娱乐安全节油 下一篇:加快物联网步伐 助推食品溯源发展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