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参事、国家发展改革委能源
局原局长徐锭明
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绿色技术,主线是保护生态,建设适合人类宜居的生物圈,目标是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要树立几个观念:一是全球化的观念;二是世界是平的;三是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人共享可持续能源,个人主义变成集体主义;四是天下大同,我们要了解世界,不能封闭自己。
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辜胜阻
尽管学术界和产业界对新一轮的工业革命概念界定和发展趋势存在各种观点甚至是争论,但大家的共识是,与前两次工业革命相似,这次变革将对人类生产、生活的方式产生深刻影响。新工业革命需要科技革命和教育变革为支撑,为了应对将来国际竞争挑战,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工信部副部长
苏波
第三次工业革命核心是制造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面对发达经济体再工业化的挑战,中国制造业不仅要注重规模更要提高核心创新能力,不仅要保持发展速度更要加快机构调整,特别是提高高技术产品比重,加快工业化与信息化的融合。
科技部调研室主任
胥和平
第三次工业革命首先是战略问题,应该明确地确立一个战略,要确保新能源的革命、智能制造的革命以及生物质能的革命首先在中国发生,由此引发引导第三次工业革命。
工信部政策法规司司长
李国斌
信息技术特别是互联网技术将成为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孕育动力,这就要求中国加快发展新一代技术产业,推动电子产品制造、软件开发与信息技术服务的融合创新和互动发展。
英国《经济学人》编辑
保罗·麦基里
在过去30年里,信息技术革命日益向智能化迈进,机器人在制造业、农业、物流、服务和家务劳动等领域的广泛使用,越来越把人们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以预见,随着人工智能等科技革命发展,人类社会将走向智能化。
《大数据时代》作者
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
如果亨利福特开创的汽车制造流水线让大规模制造成为了可能,那么第三次工业革命将是一个从大规模制造向大规模定制演进的过程。定制化服务的关键是数据。大量的数据能够让传统行业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施耐德电气全球CEO
赵国华
中国目前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车辆的急速增加带来严重污染,而电动汽车将会是未来的必然选择。我们认为有两个重要问题要解决:一个是电池技术,改进共享技术;另一个是优化充换电设施,并把充电站和互联网连接起来。
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张瑞敏
有人说21世纪是“乐高世纪”,企业发展就像堆积木一样,先模块化之后,大规模定制就有了一个基本条件。再往前发展,可能会像里夫金所说的,整个工业体系和大企业变成了分散型加合作型。就像现在网购一样,一个网店可能只在一个家庭里,万万千千网店组成的合作平台很大,仓库、物流、银行,这都是支持的平台。
新奥集团董事局主席
王玉锁
如同生物进化论一样,能源的进化也是一个创新性发展、渐进式改变的过程,可再生能源直接替代化石能源必然有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建立现代能源体系的第一个理念应该是优势互补。在现代能源体系下,可再生能源是主导,可以优先利用,化石能源则是循环清洁生产的补充选用,优势互补形成因地制宜的多元能源结构。
美国清洁能源技术中心总裁
安锋
未来新能源的发展不是单纯的扩大规模而是发展更加智能的电网,互联网和可再生能源结合可能会成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
亚洲制造业协会CEO
罗军
资源和环境的挑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从科技的角度来看,智能化(智慧化、自动化、系统化)是一个必然方向。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是必然的,而我们还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