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意义深远的事情,正在我们身边发生:个人、公司、组织、城市、国家、自然系统和社会系统正在实现更透彻的感应和度量、更全面的互联互通,在此基础上我们的洞察更智能,技术更先进—世界因此变得更小,更“扁平”,也变得更加“智慧”。
世界进化论:智慧城市,从现在到未来
在这里,网络无处不在,就像城市的神经系统,而一个强大的数据处理中心将成为城市的“大脑”,它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自动帮助我们思考怎样让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高效。未来,我们将生活在由一座座智慧又聪明的城市链接而成的世界。
这不是科技狂想,而是一场已经开启的城市完美进化。
智慧城市,这一新的城市形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即将成为现实—基于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的完全连接和融合,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从而确保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城市运行达成最佳状态。
近年来,智慧城市已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在一些地区已经初见雏形并开始为居民服务。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启动或在建的“智慧城市”已达一千多个,未来还会以每年近20%的复合增长率增长。
2006年新加坡启动“智慧国2015”计划,通过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积极应用,将新加坡建设成为经济、社会发展一流的国际化城市。
2009年,迪比克市与IBM合作,建立美国第一个智慧城市,利用物联网技术,在一个有六万居民的社区里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的服务市民。
欧洲的智慧城市更多关注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生态环境、交通、医疗、智能建筑等民生领域的作用。丹麦建造智慧城市哥本哈根,有志在2025年前成为第一个实现碳中和的城市。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在普华永道2012年智慧城市报告中名列第五,分项排名中智能资本与创新、安全健康与安保均为第一。
从这些城市中我们可以窥见未来智慧城市的身影,智慧的政务、智慧的基础设施、智慧的公共服务、智慧的建筑、智慧的交通、智慧的医疗。与城市居民息息相关的每一个方面都将充满了智慧。我们更看到,这种种智慧系统背后都需要智慧的产业予以支撑运作。
建设智慧城市已经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一个更加智能、美好的时代—智慧时代已经开启。如何抓住智慧经济机遇,在智慧时代抢占商业制高点,成为现代企业战略发展的关键思考。
智慧产业,智能几何
一场产业革命已经静悄悄的开始了。
2004年,IBM把个人电脑业务卖给联想,就在那一刻开始,美国开始了一次革命性的产业发展,这就是智慧产业。数据显示,近10年来,在智慧产业的带领下,美国工业产值上升了51%,用工量却下跌了28%,总产值高达41万亿人民币(中国只有28万亿,比美国少1/3),居全世界第一。智慧产业让美国用最少的劳动力创造出了最大的价值,令整个国家各个行业的效率突飞猛进。
什么是智慧产业?在这里,智慧产业(Smartindustry)被定义为: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程度较高的产业,涵盖智慧产品/智慧商品研发生产公司(如文化产品,智能产品等等)、IT软件、电子商务、云计算、物联网、供应链、以及咨询顾问、金融投资、文化创意、科研设计等智慧行业。与传统产业相比,智慧产业更强调智能化,包括研发设计的智能化、生产制造的智能化、经营管理的智能化、市场营销的智能化。
一项针对439个城市进行的调查报告显示,采用交通拥堵解决方案(包括匝道流量控制、信号灯调控、交通事故管理)的城市,交通拥堵时间平均每年能降低700,000小时,城市因此节约1500万美元。
西班牙的8家医院和470家诊所采用了智慧的医疗系统,并升级或改变了其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从而实时掌控病患检查信息及开展各类相关科学医疗分析,实现临床诊断结果和运营效率最高提升10%。
四大主要零售商采用智慧的供应链系统,他们在整个供应链中通过分析客户购买行为、整合商品分类和消费需求、建立端到端的可视化,从而实现了供应链成本减少最多至30%,库存降低幅度最大至25%,销售额上涨最高至10%。
这一系列被量化的成果,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智慧产业的巨大力量。它整合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大量的行业信息和经验智慧,并渗透到各行各业中,成为各个行业提升效率、降低成本、实现利益最大化的有力工具。
无疑,智慧产业代表了一种更为先进的生产力,是未来智慧城市的驱动力。企业作为城市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需用全新的思维去思考未来战略布局,敏锐的感知世界未来经济新格局,用更积极、更坚定的心态大力发展智慧产业或用智慧产业武装自己,这是中国乃至世界走向智慧时代的重中之重。
智慧供应链,智慧的力量
在合力推平世界、开创智慧时代的进程里,供应链作为重要的推动力之一,在这场世界性的变革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苹果、IBM成为美国智慧产业革命的核心力量,其智慧卓越的供应链功不可没。以IBM为例,在几年前就悄然在世界各地以共建“智慧地球”为口号为自己打上了智慧产业领跑者的标签,其中“智慧供应链”是五大重要组成之一。首先,IBM果断进行自身的供应链转型—打破原先以业务为主导的级别分明的集权式组织,按照全球资源优势的分布,将不同的功能中心移植到各个地区,将原有的数十个独立供应链部门集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按统一的操作流程,采取共同的标准衡量系统,提供贯穿采购、制造、物流和客户支持的优质供应链服务,并进行相应的业务流程和模式创新,成功实现成本中心向竞争优势的转变。这一举措帮助IBM赢得了更多的市场占有率、增加了收入及利润、改善了现金流并增强了客户满意度。另一方面,IBM利用自身智慧供应链的实践经验,为世界各地的公司提供创新的解决方案,帮助全球的企业整合并改造其全球供应链能力。
在中国,怡亚通作为供应链服务的领导者,也已在积极践行打造“智慧供应链”。在16年的供应链管理实践以及与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当中,怡亚通看到:供应链不只是企业内部的事情,也关系着企业上下游的供应商和合作伙伴,必须将他们全部纳入供应链集成和优化的全盘规划,让供应链所有参与者实现共享共赢,才能把整个供应链推向一个更高的层面。于是,怡亚通颠覆性地提出打造一个智慧、共享共赢的供应链生态圈的构想,创建一个以先进信息技术为手段,以物流平台为基础,以流通金融平台为核心,集采购、销售、融资、物流等服务为一体的合作共赢的供应链生态圈,实现与供应商、金融机构、物流商、终端客户无缝对接、协同发展,让所有参与者均可获得最经济、最大限度的成长,让合作实现利益最大化。
“在智慧时代,企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其整合或获得智慧资源(创新产品、客户、供应链、创新模式)的能力。”现代的供应链管理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通过整合、优化资源,建立随需应变的整合型供应链平台,帮助企业改造其全球供应链能力,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强大高效的供应链是一个现代企业走向智慧时代的必要条件。
由第三次信息化引发的这场“智慧”革命,不仅推动全球经济,还将重塑企业面貌,更为我们打开对未来城市发展方向和生活梦想的广阔空间。
智慧时代,离我们渐行渐近。
各方观点
全球经济复苏艰难,国内经济发展中的“两难”问题增多。应对这一局面,需要智慧和勇气,用新视角和新思路,正确认识发展大势。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