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乘电商这列快车,物流业已经成为当前我国发展最快的行业。据报道,“双11”过后,国家邮政局方面发布预测称,“双11”快件实际业务量将高于预期15%,总量达5.86亿件,较去年增长近70%。
此前,国家邮政局通报,全国快递服务企业累计业务量已突破100亿件,这是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百亿。
中国快递业从零到10亿件,用了26年时间;而从10亿件到100亿件,仅用了8年时间。这与中国电商的爆发式增长密不可分。
我国物流业业务大发展,但涨数字的背后却暗藏着物流业多方问题,无论在服务方式还是范围上,由于缺乏对电商价值的认识,物流业仍处于被动角色,满足于从运营中获取微薄的利润。
正在物流企业抢食B2B的合同物流业务时,电商B2C物流显示出了更加海量的需求。当物流企业全面争夺B2C物流需求时,O2O和C2B又扑面而来。面对京东、阿里、苏宁O2O的布局,面对海尔、小米C2B的趋势,顺丰、日日顺等企业已经开始布局这个市场。
随着电商对整个产业经济的洗牌,包括物流载体等业态正在发生巨大变化。有关数据显示,2013年高速路货车的流量相对于上年降低了2%至5%,半挂车销量降低了27%。而三通一达、顺丰等的流量增幅达到50%至100%,顺丰的飞机达到34架(自有全货机达15架),德邦等零担企业的业务量递增40%左右。在这剧烈变化中,传统的物流企业却仍没有找到自己的出路。
专家指出,2014年商业领域的一个最显著变化就是经营思维开始互联网化。从供应链的角度看,传统的商业思维是从不同的渠道渗透到末端消费者,渠道供应链是卖库存模式;而2014年的商业已经从O2O的体验升级到C2B的定制化服务。传统的手机销售模式发展到C2B小米模式,传统的家电销售模式进化到海尔的互联网转型的DIY模式,传统的底特律汽车制造模式已经发展到硅谷的特斯拉生产汽车模式,这种互联网化的商业思维,其核心是以C端驱动为核心,以信息替代库存,颠覆了传统的商业模式,随之而来的是物流服务模式的巨大变革。
不仅如此,物流业的作业范围还在急剧扩大。《商贸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指出,到2015年初步建立一套与商贸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高效通畅、协调配套、绿色环保的现代商贸物流服务体系。随着农村市场的开拓和挖掘,物流面对的对象将更广更宽。
长期从事物流行业的孟庆珍专家认为,信息化管理水平的提高需要依托成熟的信息技术,而移动互联网发展到今天已经成为时下最具潜力、也是最具影响力的网络技术。加快物流行业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将在降低物流行业生产成本、提升物流业整合资源能力、整体服务水平以及信息化管理水平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期,快递巨头顺丰开始布局线下门店,计划打造数千家“(嘿客)嘿店”,这些店面不仅可以收取包裹,还可以进行商品预购,提供本地生活服务,这基本上就是O2O的服务内容。这是继“顺丰优选”开通后,物流业再次推出的逆袭电商之举。
在天津滨海新区,出现了一种邮政智能快递箱,为楼宇与小区架设了用于存取快件的超市寄存柜,无论哪家快递公司的快递员,只要在寄存柜上扫描快件运单条码,输入收件人手机号码,把快件放入适合的箱体中,系统便会自动向收件人发送短信提取码的信息,收件人凭提取码即可取走快件。
物流业与电商纷纷进军O2O,标志着在电子商务浪潮推动下,传统物流业开始借鉴互联网思维改造自己的业务和运营模式,未来业务增长将主要来自线下和线上的融合,实体商品的交易增长将放缓,而服务性交易的增长会放大。
新型的互联网商业带来了个性化的定制消费+O2O的体验,这将催生小批量、多批次、高频率的物流服务需求,这与当前主要物流企业已经习惯的B2B物流服务方式产生了巨大差异。随着快递、零担的需求递增,新的平台型物流服务体系呼之欲出。
据了解,已经陆续有企业推出互联网车队、互联网整合物流园区、互联网物流交易平台,以及美国打车软件Uber开始应用到物流领域,这一切都是互联网模式融入到传统物流的商业模式,蕴含着巨大的商业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