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15长虹春季手机发布会在四川绵阳举行。基于长虹全球独创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个人集成网关(IPP)框架,长虹在物联网环境下重新定义了手机,即“以传感器为主体的物联网控制、交互和协同中心”,实现手机与其他智能终端的广泛连接、控制、协同、交互、共享,率先将手机带入物联网时代。
构筑“端云一体”长虹搏击风口浪尖
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促使功能手机向智能手机过渡,是全球手机行业的“第一个换档期”,在这一过程中小米、华为等具有互联网基因的手机品牌得以快速崛起。目前,手机关键硬件从配置参数上已经接近极限,产品同质化泛滥。跳出智能手机竞争红海,比互联网机遇和想象空间更大的便是物联网。世界部分国家已将物联网作为抢占新一轮经济科技发展制高点的重大战略,我国也将物联网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上升为国家发展重点。
业界人士指出,目前物联网推进已进入实质阶段,使全球手机行业步入“第二个换档期”—互联网手机向物联网手机过渡。而长虹已率先站到了物联网手机的风口上,整合长虹云服务大数据处理平台及强大的智能终端阵营,率先在手机行业构筑起了物联网环境下的“端云一体”生态系统。
长虹公司总经理、长虹通信董事长刘体斌表示,物联网的商业模式在于“传感器+大数据+应用/服务”,对于长虹来讲就是要构建“智能终端+云端+人”的物联网环境下端云一体的生态系统。这个系统可以用一个“环”来表示,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据悉,长虹公司早在2013年成立了云服务事业部,并与IBM在四川绵阳建设大中华区首个大数据分析竞争力中心,成为国内少有的拥有自主大数据中心的企业,也是家电业唯一一家能够满足平台搭建、数据采集、数据分析、数据处理、数据应用的企业。
2014年先后成功上市“启客”电视、冰箱、空调等,形成强大智能终端阵营。同时,为了在物联网时代抢得先机,长虹和物联网领军企业感知集团开启战略合作,双方围绕各智能终端连接、协同等物联网技术,共同开拓智慧城市、智慧社区、智能家居市场。
协同作战率先定义物联网手机
长虹在物联网环境下对手机进行的重新定义与传统智能手机相比将有三大不一样,第一是传感器终端;第二是有云端支撑;第三是终端协同。
国家973物联网首席科学家、感知物联网集团总裁刘海涛表示,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物物互联,感知世界。
长虹将手机作为万物互联的综合信息系统中心,也是智慧家庭的协同中心,电视、空调、冰箱、厨卫、物业门禁、汽车等终端都可以看成是手机的外设。长虹物联网手机无疑更具前瞻性,实现了跨终端、跨领域的“泛联接”和“大协同”,在内容交互和协同上形成“长虹超级云”。
未来健康将是人们非常重视的一个方面,电视、冰箱、空调、小家电这些大大小小的传感器,通过获取和处理用户环境、饮食、心理等方面的大数据,从而衍生出健康生活领域的一系列应用、服务。个人集成网关框架使长虹成功定义物联网手机,在物联网时代的移动终端上成功抢跑。
据长虹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远兵介绍,作为全球首款物联网手机,长虹H1创造了多个行业第一,是一款具有开创意义的产品。
组建“跨国部队”长虹布局手机未来
伴随全球首款物联网手机的推出,“轻资产、新机制、聚资源”的长虹手机运营战略也浮出水面。据了解,长虹通信已组建以研发人员占70%的全新运营团队,是一支分布在美国硅谷、深圳、成都、绵阳四地的“跨国部队”,实现跨地区、跨时区的在线同步研发。
在运营机制上,长虹通信将采用合伙人制度,并已经实行员工持股计划。刘体斌表示,长虹秉持开放的心态欢迎有实力的外部团队、优秀的人才和战略资本的进入,将调集内部一切资源支持手机业务发展。长虹技术中心、软服中心、创新中心及可靠性中心将为长虹手机提供技术支持;多媒体、美菱、空调、日电等子公司为手机业务提供终端协同服务;而大数据公司、智慧社区、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娱乐、数字营销、智能制造等为长虹手机提供服务性支持。
目前,长虹已经拥有了电视、冰箱、空调、小家电等比较完善的产品阵营,这是小米、乐视等互联网公司,也是华为、中兴等通信公司在物联网生态中不具备的优势。“长虹手机业务有集团公司战略转型的巨大红利,有清晰的差异化定位,有优秀的团队和集团倾力支持,长虹手机一定能够抓住物联网时代的风口,实现触底反弹,重新赢得市场,赢得用户,赢得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