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底,骨架通道上公路平均过境1小时,高速公路与普通干线公路实现“一主多备”,干线公路一级化比例上升到85%,农村公路技术状况100%满足行政村通公交条件;干线公路可变情报板覆盖率为3块/百公里,巡查车辆移动监控实现100%覆盖;公路交通应急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为45分钟,24小时内完成应急抢通。
日前,苏州确定了全省乃至全国首个地级市层面的公路现代化指标体系,并推出了基本现代化目标值,宣告苏州公路率先进入了“基本现代化”时代。
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提出“两个率先”目标指引下,2012年1月江苏发布了经济社会基本现代化指标体系,各级政府和行业主管部门均在积极研究和提出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2012年11月,江苏省政府与交通运输部签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建设会谈备忘录》,进一步明确了江苏交通和公路的现代化进程。苏州公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要求,结合自身发展实际,开展了苏州公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研究工作。
经过为期一年的探索,苏州公路在界定公路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公路现代化指标体系由结果状态、行为过程和保障条件3大类,共37个具体指标构成,并确定了2012年、2015年和2020年三个时间节点的目标值。第一阶段,实现基本现代化。依托传统发展模式,在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基础条件下,通过稳定的发展保障条件,实现较高水平的公路管理和服务质量。第二阶段,向全面现代化转型。依托管理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实现现代与传统的交融,向现代交通业转型。第三阶段,向人的现代化迈进。倡导“精于心、简于形”,提升公路文化;崇尚均等服务、自由选择、公众参与,实现苏州公路人的现代化。
现代化既是过程也是结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率先在全国实现公路现代化的征程已经开启,苏州公路的实践,冀望打造公路现代化的样板,对全省及全国公路实现现代化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