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显示,95%的受访者感觉身边收费站很多,89%的受访者称高速收费成为出行严重负担。
据了解,长期以来,高速公路投资、建设、运营管理大多由当地交通部门“一肩担”,局外人少有渠道获得相关信息并发表意见。
面对公众质疑,当地政府常以贷款尚未还完、养护成本较高、存在拥堵隐患等予以回应;而对于成本、收费流向等信息并不公开。有网友表示,“收了多少钱,是否还清贷款,都是一家说了算。”
交通部明确提出,要落实国务院确定的降低流通费用的10项政策措施,完善公路通行费形成机制,制定收费公路信息体系。
法律专家指出,超期收费现象已经存在多年,说明这一公权力行使不受制约,高速公路收费期限如何予以规范,亟待上级部门加强监督管理。
据了解,正在修订的收费公路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规定,收费站名称、收费标准、收费期限、通行费收支以及养护管理目标完成情况等信息,应当按规定向社会公布,接受社会监督。
中央财经大学民生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永壮认为,随着以往一些公路还贷年限的逐步到期,“公路姓公”是大势所趋。对高速公路的收费期限问题,最好的办法是牢守政策“红线”,不轻易开延长的“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