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潘云近日接受记者采访,对山西省高速公路建设给予高度评价,尤其是对近期山西省高速公路网规划的调整给予肯定。
山西高速公路从无到有,从线到网,再到覆盖全省的交通网络体系。这次高速公路网规划调整,表明山西基础设施建设的新提升。
去年,山西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5011公里,按照调整规划,到2015年,山西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6300公里,到2020年,达到7258公里。
潘云在采访中说:这次调整,将对山西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支撑作用。原来的“三纵十一横”更多地强调要建立骨架,这次调整后的新规划更多地强调跟经济发展联系密切的地区,怎么实现快速便捷联系。新规划将使山西省公路通达水平得到很大提升,高速公路路网体系更加完善,这样有利于人员和物资流动,特别是对贫困地区的发展,其促进作用更加明显,促进山西省经济和社会实现全面发展。
潘云说:在规划中,除了增加一环,同时对环的概念上也有突破。包括已经建成的运城、长治、大同环城高速等,和将形成的临汾环城高速,这些高速公路在以“半小时生活圈”的优势带动当地城镇化发展。尤其是太原环城高速,交通流量十分大,规划中的太原二环高速建成以后,在缓解交通压力的同时,还为太原、榆次的同城化提供了载体,为太原发展拓展了空间。新规划有利于山西省城镇化发展,只有高速公路连接起来以后,都市圈、城镇群才能快速便捷地实现经济一体化。
潘云说:在规划调整的“一横”,除了增加了里程,许多节点也发生了变化,可以让山西的文化旅游资源得到更好展示。比如,浑源到繁峙的调整,把应县木塔、云冈石窟、悬空寺、五台山几大著名景区连接起来。
在规划调整中我们还注意到,新增加的高速公路大多分布在贫困山区,这些高速公路缩短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让山区人民真正享受发展成果。
同时,通过高速公路建设,使一些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
潘云说:新规划的着眼点已远远超出了交通出行的本身,更多地融入了产业结构调整、群众消费需求、城镇化发展以及扶贫开发等内容,汇集社会、经济、文化各个领域。因此,调整规划已不仅仅是高速公路网的优化、完善、提升,更是省委、省政府谋划全省经济二次腾飞的重大举措,是山西转型跨越的新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