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公路全线647公里,而我们设置的专门野生动物通道加上一些桥涵,超过了800个,完全能够保障野生动物的通行!”近日,共玉公路指挥部指挥长纳启才对记者说。
共玉公路(青海共和县至玉树县)是中国在青藏高原多年冻土地区修建的第一条高速公路,也是国内首次在多年冻土地区建设的高速公路,沿线平均海拔4100米左右,大部分路线穿越三江源保护区的多年冻土地区。
多年冻土、高寒缺氧、生态脆弱三大技术难题是共玉公路建设的最大挑战。“为了不阻断野生动物的活动路线,我们根据沿线野生动物种群分布特征、种群交换情况、栖息地、繁殖地等状况,每公里都设置了野生动物通道。”纳启才说。
“三江源区尽管生态脆弱,但一直都是野生动物的天堂,藏羚羊、藏野驴等等,我们施工时经常能看到,绝不打扰和猎杀这些野生动物是我们施工之初就给全线定下的铁律!”纳启才表示。
“生态环保建设是共玉公路建设的一大亮点”,青海省交通厅公路处处长马培君说,“这条路在工程建设中,从组织管理、机制到模式,已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公路建设生态环保模式”。
214国道共和至玉树公路全线共有9座隧道,其中有着“玉树第一隧”之称的通天河隧道,因其位于“三江源”三河交汇之处,“绿色建设”成为建设者们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
为减少植被破坏,防止水土流失,施工单位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坚持“零开挖”的环保理念,切槽进洞,支护采取长管棚注浆预加固,同时采取“堵排结合,以堵为主”的方式,避免隧道施工造成周边水土流失。
据介绍,为了保护共和至玉树全长647公里沿线的一草一木及野生动物,施工营地尽量选在没有植被或植被稀少的地方;为保护“蓝天白云”,施工现场及主要运料道路在无雨的天气坚持采用洒水措施,防止尘土飞扬,以降低施工对大气的污染;线路在通过湖泊、湿地等环境敏感地带时,尽量采取绕避或以桥代路的措施;在冻土区域,采用通透式路基施工,保持水系统的衔接,避免施工对冻土及水系统的破坏,保持地下水连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