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几场农历新年前的瑞雪让甘肃省会宁县甘沟驿镇六十铺村显得宁静安详。村民郭志仁骑着新买的电动车,准备去趟集市买点年货。“去年,我们李坡村新修了一条5公里长的水泥路,现在无论下地干活,还是上集市买东西都不会因为路不好走而耽误了。”郭志仁告诉记者。
据了解,会宁县是甘肃省农村公路畅通工程的第一批试点县,2013年该县共计建设了440公里的农村公路。郭志仁所在的李坡村通村公路便是其中之一,道路建成后,保障了沿线800多名群众、学生的安全出行以及农产品运输,为当地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交通是保持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和重要保障,改善交通落后面貌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基础条件”,甘肃省交通运输厅厅长康军说,“为此,2013年甘肃省集中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工程,通过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和交通扶贫攻坚等行动,共计建设农村公路11965公里,安排补助资金59.88亿元,全面加快了甘肃农村公路建设的步伐。”
石阳村位于甘肃省平凉市庄浪县南湖镇西南部,全村共6个社206户940人,其中贫困户91户410人,耕地1767亩,人均耕地1.9亩,2011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338元,是甘肃县贫困村之一。2013年10月,全长15.3公里的南湖镇双堡子至柳梁乡孟山公路建设完工,并与静庄二级公路相接,在解决沿线多个村镇农民出行问题的同时,更成为名副其实的致富路。
南湖镇南门村村民李勇告诉记者,“原来村里没有什么产业,大家都是外出打工,或者单家独户搞养殖种植,一年下来挣不了几个钱。现在路通了,去年光规模化的苹果园村里就增加了350多亩,饲养800头牛的肉牛养殖基地也建了起来,獭兔、猪、肉鸡等养殖也形成了规模,收入提高了,我们以后再也不用外出打工,就能过上好日子。”
甘肃天水市武山县是全国着名的韭菜种植大县,可山丹乡周庄村村支书周正林前几年却还愁于村里的菜品销售。
“以前不敢多种菜,种好的菜只能靠人力背出村1公里才能卖掉,遇上下雨、下雪,商贩进不来,种好的菜出不去,村民种菜收入低,生活也困难。”周正林说,“农村公路通畅工程实施后,村里修建了田间产业路。现在田间路通到了地头,韭菜种植面积从通路前的1000多亩增加到2000多亩,兰州、陕西、郑州、银川等地的商贩直接来地头收菜,村民不用出村就能做交易。”记者了解到,目前武山县山丹乡武山韭菜已注册了商标,划定了蔬菜标准,当地群众的收入已连续三年以16%的速度增长。
据甘肃省公路局统计数据显示,目前甘肃省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16034公里,全省98.65%的乡镇通了沥青(水泥)路,100%的建制村通了公路,58%的建制村通了沥青(水泥)路。随着农村公路覆盖面积的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惠民政策得以落地实施,从而让更多、更好的政策通过一条条铺设在陇原大地上的农村公路来到了千家万户农村百姓的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