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人好踩桥。刚刚踩完东水门大桥,这不,千厮门大桥又快交付使用了。
昨日,千厮门大桥主桥面沥青全部铺完,记者随后来到现场,发现千厮门大桥两侧的人行道非常宽阔,约有2.4米宽,供3人并排行走完全没问题。
施工监理工程师王涛介绍,人行道之所以设计得如此宽敞,源于建成投用后的千厮门大桥将成为山城市民新的观景平台和健身步道。
记者漫步大桥体验,迎着暖暖的斜阳,吹着微微的江风,非常惬意。两江四岸的美景尽收眼底:面朝江北,中央公园、科技馆和大剧院近在眼前;面朝渝中,洪崖洞民俗风景区让人流连,一座座摩天高楼勾勒出山城半岛的天际轮廓;面朝南岸,既可近观两江汇合,又可远眺南山山景。
千厮门大桥全长720米,从解放碑步行过大桥不过15分钟。而东水门大桥全长962米。为让走路更舒适,人行道表面均加用塑胶材质,更柔和富有弹性,方便市民步行健身和观景。
两江大桥,是东水门长江大桥和千厮门嘉陵江大桥的统称。全长约2.77公里,包括“两桥一隧”,即除了上述两桥外,还包括它们的连接带—长约680米的渝中隧道。
连接渝中与南岸的东水门大桥,和连接渝中和江北的千厮门大桥,无论外形还是功用,都极其相似,因此被喻为“双子桥”或“双胞胎桥”。两桥均是单索面斜拉桥,均为“公路+轨道”模式,分为上、下两层:上层设置人行道及双向四车道;下层是双向轨道线,地铁6号线将通过“桥腹”通过长江和嘉陵江。
在“公路+轨道”模式的大桥中,这种“双子桥”的建造方法目前在世界上绝无仅有。
不过,即便是双胞胎,也有不同之处—和千厮门大桥相比,东水门大桥桥更长、跨更大。
昨日傍晚,全长720米的千厮门大桥主桥面铺设沥青完工,宣告大桥主体工程和桥面建设画上句号。重庆晚报记者从施工现场独家获悉:按照最新施工进度,千厮门大桥今日起进入附属工程建设阶段,对桥面标志标线、安装护栏隔离护栏以及路灯信号灯,本月内即可完工并于下月交付验收。
施工监理工程师王涛介绍,千厮门大桥是公轨两用桥,上层跑跑汽车,下层跑跑轨道6号线,将连接起渝中解放碑和江北江北嘴两大CBD,桥面设计为双向四车道,设计时速40码。今日起,隔离带将安装隔离护栏。隔离带的材质和工艺也非常考究,均可实现滤水功能。桥面车行道上,每隔10米就有一个排水系统,汇成暗道沟渠,用以桥面排水并不致影响下方的钢架轨交层。
据悉,该大桥的排水系统可以从容应对特大暴雨。
目前,在江北嘴桥头C、D匝道均已完工,同为单向两车道。沧白路桥头正在加紧开挖修建A、B匝道。
千厮门大桥的设计亮点,在于其桥塔设计。该桥塔高182米,是重庆市桥梁建筑史上首次采用的天梭形,两头小中间大,既像一把织布的梭子,也像一颗水滴或钻石。
据悉,桥塔涂了5层漆。底漆用的是环氧材质漆,附着力强,不易掉漆。最外层则用的是聚氨酯漆,耐水耐磨,还有抗腐蚀和防晒效果,不易变色。
此外,桥上10对固定斜拉索,每根直径达37.5厘米,最外侧一对长540米、重80吨;最短的一对也有200米左右长,重20吨,单根斜拉索承重力可达1405吨多。
施工方介绍,现代斜拉索的工艺水准更高,正常寿命都在15年以上,即便维修更换也可采用“局部手术”,而不再像以往石门大桥一样需要“断道施工”。
两江“双子桥” 对比
东水门大桥
桥塔—2座双桥塔;主跨长度—430米;主桥面—962米;总桥长—1000米。
千厮门大桥
桥塔—1座单桥塔;主跨长度—344米;主桥面—720米;总桥长—878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