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在的位置: 首页 >  物流通道 >  公路
新淮江公路9月全线贯通 新技术有望终结“波浪路”发生
来源:扬州晚报 发布时间:2014-07-16 浏览数: 标签: 新技术 新淮江公路 波浪路

  超载行车,既增加驾驶危险性,也给行驶路面造成极大的破坏。为提高公路抗车辙能力,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扬州市新淮江公路不仅在造价不变的情况下,使用了“路可比”添加剂,全面提高沥青的性能,还有望终结“波浪路”的发生。昨天下午,记者探访新淮江公路施工进展得知,该公路作为扬州市第一条“智慧公路”,将在9月全线贯通。

 

  权威发布

 

  扬州市首条“智慧公路”9月全线贯通

 

  为了解扬州首条“智慧公路”的建设情况,记者昨对新淮江公路进行了实地探访。

 

  市公路处介绍,由于该路依傍京杭大运河而建,西侧临水,东侧护坡下面有沟渠、农田,弯道多、险段多、路面窄,路况等级低,极易发生交通事故。

 

  为彻底解决上述交通难题,新淮江公路采用全线改线新建方案,并与老淮江公路基本平行。其中,扬州境内全长119公里,按一级公路标准建设,设计时速80公里,项目概算33亿元。记者昨在新淮江公路宝应段建设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在紧张忙碌着,整条公路即将进入通车“倒计时”阶段。

 

  相关负责人证实,新淮江公路将在9月全线贯通。由于该公路使用诸如交叉口光催化TiO2处理汽车尾气、“潼河大桥”水环境保护等资源,因此,该公路不仅是扬州公路建设的典范之作,也将彻底打通扬州南北走向(连接江都、高邮和宝应等地)的大动脉。

 

  专家解读

 

  新技术有望终结“波浪路”的发生

 

  “造路容易,修路难。”这句在交通系统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将因新淮江公路的全线贯通,而有望成为历史。为提高公路抗车辙能力,扬州新淮江公路使用了不少新材料。其中,“路可比”添加剂倍受社会的广泛关注。到底什么是“路可比”添加剂?昨在新淮江公路宝应段建设现场,德国资深专家海尔博士通过翻译告诉记者:“新淮江公路使用‘路可比’添加剂以后,将有望终结‘波浪路’的发生。”

 

  作为德国着名汉堡研究所的专家,海尔博士一直从事沥青改性研究。海尔博士介绍说,根据他对中国公路建设研究发现,中国公路建设使用的常规沥青,由于抗车辙能力不强,往往在车辆N次超载行车之后,不仅造成路面“坑坑洼洼”,时间一长,还会出现高低不平的“波浪路”现象。

 

  为提高常规沥青的抗车辙能力,同时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寿命,扬州新淮江公路在造价成本“不涨反降”的情况下,直接使用了“路可比”添加剂。

 

  昨在新淮江公路宝应段施工现场,海尔博士指着正在“终压”的路面表示,新淮江公路使用“路可比”添加剂以后,不仅使该公路的使用寿命提高一倍,还在提高沥青和骨料的黏附性以后,有望终极“波浪路”的发生。德国科隆最重要的Aachener道(修建于1973年),就采用了“路可比”添加剂技术,从而在38年之内既没有出现“波浪路”现象,还保持着优良的运营记录。

 

  智能应用

 

  前方起不起雾?

 

  手机上网一查便知

 

  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普通车主,最关心道路建成通车后,道路是否拥挤、有无车祸。为解决道路是否拥堵等问题,新淮江公路通过设置摄像机实时监控的方式,给市民提供较为直观的交通运行状况。此时,一旦那段路发生交通事故导致道路堵塞,职能部门便会及时发布道路拥堵信息等内容,以方便有条件的司机改道绕行。

 

  经了解,为方便车主和市民提前了解新淮江公路路况,新淮江公路绝大多数路口都会安装红外传感系统。相关工作人员举例说,一旦市民开车上新淮江公路,就处于红外传感辐射范围内。这时,车主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等终端平台与公路管理系统对接,便能提前知晓路况信息。此外,任何移动信号覆盖的地方,具有授权的市民均能利用手机即时获取所辖路段内任意点的视频图像。如道路出现团雾时,市民通过手机上网一查便知。

 

  环保应用

 

  交叉口处理可降低汽车尾气污染

 

  为降低汽车尾气排放污染,新淮江公路将在一些道路交叉口,使用和添装交叉口光催化TiO2处理汽车尾气技术。相关专家告诉记者,该智能技术运用后,将大大降低汽车尾气带来的污染。

 

  为增强市民的理解,专家介绍,该技术相当于起到催化剂的作用。即在汽车燃油燃烧不充分的情况下,将污染气体一氧化碳转换成二氧化碳,从而直接降低汽车尾气的二次污染。而之所以将该技术运用在新淮江公路各个交叉路口,是因公路交叉口既是汽车起步、加速的地方,也是尾气污染排放最严重的的区域。即汽车起步、加速时,往往会排放大量的一氧化碳。在这种情况下,交叉口添装处理尾气技术,能直接而有效地降低汽车尾气排放而形成的污染。

 

  该公路所运用的各种高科技比比皆是。比如,重要水体如“潼河搭桥”水环境保护技术,就通过蓄水池直接将路面受到污染的雨水,经过过滤后,再进行二次排放,这将对周边的水环境起到保护作用。

分享到:
上一篇:山西今年农村公路建设补助11.4亿元 下一篇:桂黄公路灵川段提升改造工程启动

市州分站

网站链接

版权所有:四川省人民政府口岸与物流办公室 技术支持: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网站维护:四川省物流信息服务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 4008033669 网站留言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川B2-20140236 蜀ICP备12000086号-1 www.scswl.cn
官方微博
官方微信
单一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