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物流大市场”渐显雏形
优越的港区条件,使海沧保税港区的“政策洼地”、“服务高地”效应愈发显现,大物流、大市场格局渐现雏形。
海沧保税物流园区,规划总面积129公顷,现有入区仓储物流企业19家,包括港资嘉里物流(厦门)有限公司,同时吸引其关联企业——台湾大荣货运股份公司,共同拓展两岸物流业务。建发、国贸、裕雄、海投等大型后方堆场,为海沧港拓展了腹地。法国电力、中粮、中铁等世界500强企业纷纷抢驻,从而形成了大物流格局。
厦门石油交易中心、国际石材交易中心、钢材交易中心等物流载体加快建设步伐,石油、石材、钢材、油画、高档汽车等专业市场蔚然兴起,全国最大的钨制品出口基地日益活络,“大市场”初具规模。
阿罗海城市广场、天虹海沧店、悦实广场等星级酒店和城市综合体落户海沧……新城商业基础配套日趋完善,商贸业蓬勃发展。
发展临港物流的同时,海沧还参与闽西南及周边省份“无水港”建设,建设以海陆空联运为基础的区域联送物流。如今,周边省份越来越多货物选择从海沧进出口,海西新的物流辐射版图正从海沧向周边省份延伸。
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
港区发展,呼唤大通道支撑。
起点位于海沧港区的厦成高速公路连接厦门与成都,是横贯东西的大动脉,正在建设中。它不仅可以让海沧提速建设东南国际航运中心核心港区,还可使海沧港的腹地拓展至贵州、湖南、四川等地区,辐射沿海、内陆城市的经济发展。
疏港公路通了,物流业发展起来了,为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打下良好基础。
海沧区副区长吴顺彬向记者透露,海沧将建设航运中心大厦,动建综合政务服务中心,为各口岸部门提供一站式的政务服务平台,提高通关效率。同时建设航运服务企业集聚中心,为船代、货代、报关、报检以及金融、保险、法律等各类航运中介服务企业、机构的集聚和进驻创造条件。此外,成立航运交易和商务中心,集聚航运体系的上中下游企业和其他配套企业,成为企业总部或区域总部的集聚区。
未来5年,海沧港区将以鹿特丹、新加坡等世界大港为标杆,主动承接东渡港区集装箱业务的转移,建设自动化、信息化的世界级一流港口。预计到2015年,海沧港区集装箱吞吐量有望达到1000万标箱,成为厦门东南国际航运中心名副其实的核心港区。